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聚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书写科技力量新篇章

2024-04-15 15:43:51   

漫步在城市的街头,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座高耸的建筑,它与匆匆而过的行人、一掠而过的车辆,共同演绎着城市的繁华。但城市的地下却是另外一种“繁华”的景象。电力、通信、供排水、燃气和热力等多种市政管线密集分布,维系着整个城市的“生命线”的正常运转。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管线变得更加拥挤。因此发生的城市地下管线事故,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成果

2021年12月10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迎来最后的绩效评价阶段。经近四小时的认真评审,专家一致认为项目团队完成了预期研究任务,项目管理规范有序。成果对于健全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项目顺利通过绩效评价。

 

 

研究项目申报开始,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颜强与研究团队通过开展协作攻关,数据共享,互为支撑,综合集成,进行归类融合凝练,形成综合管廊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技术、基于本质安全的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技术、综合管廊安全防控监测检测与集成技术、综合管廊应急修复与安全运维技术等四大重要成果,包括技术标准、装备系统平台,应用技术、应用软件、专利、论文报告著作400余项。这些项目成果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可为健全我国管廊全寿命周期本质安全及防控技术体系、全面提升其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我国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管廊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将产生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合管廊相关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广,除了综合管廊外,采矿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消防工程、市政管线工程、地质工程、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都有其“用武之地”。

创新、突破是团队研发的“指挥中心”,尤其是针对管廊建设存在的安全防控突出问题,李颜强团队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以主动防控和全过程防控为核心,从管廊全寿命周期的本质安全出发,针对风险预防、监测、识别、评估至事故应急处置的防控全过程,涵盖管廊系统的廊内管道、管廊本体及廊外环境三大部分,覆盖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综合管廊建设各阶段,从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系统研发、装备研制,到技术集成,以时序为主线,从防控环节、管廊空间、建设过程、研发方向等多个维度,重点加强系统化、立体化、智能化防控技术和应急保障救援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面向实际工程开展成果示范,形成综合管廊安全防控技术体系的基本构架和主要内容。

据了解,李颜强团队的所有创新都紧紧围绕“安全”二字——他们的项目成果形成的技术体系如同一座稳固的金字塔,从第一层级的原理、模型、方法等的基础理论研究到第二层级的应用技术、系统研发和装备研制,再到第三层级的技术综合和总体集成,各层级内容相辅相成、有机联系,构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防控技术体系。

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建设和运营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安全标准、应急措施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风险辨识与量化评估新理论、新方法,创新和丰富了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成为安全学科前沿进展内容,为城市安全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由项目管理组统筹编写的技术专著《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防控技术》、建设部文件印发各地实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和发布的多册工程标准规范、指南和国标图集对于指导综合管廊的工程设计和建设,实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将发挥关键的引领作用。管廊和管线监测检测设备以及相关应用系统等进行的综合集成安全防控智能化平台应用服务,极大地推动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和高危管道的检测监测技术进步,提高管廊的安全运行水平。

严谨务实的示范工程

在云南玉溪综合管廊现场,墙上一块精致的铜牌格外引人注目,上面写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示范工程。这是管廊项目管理组将玉溪管廊作为示范工程的标志。

从项目一开始,如何更好地进行成果示范,就是项目管理组和各课题关注的重点。李颜强团队根据成果情况,适时合理选择依托工程,根据管廊工程的类型、建设地点、建设阶段认真落实示范工程项目,从国内近50项管廊工程中经过认真筛选落实,确定在15个城市的18项管廊工程进行示范。

从东北的吉林四平到西南的云南玉溪,从华东的苏州上海到西部的重庆,研究团队不辞辛苦,认真查看示范现场,落实示范方案,按照事先周密计划、过程严谨认真、结果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本项目各个课题研究产出的工艺技术、装备装置及其系统集成等成果,进行了大范围工程示范。示范工程有效地支撑了项目和课题目标的完成。中国建科运营公司玉溪项目给出的示范结果证明是:“项目的研究成果可有效提升全生命周期本质安全和管廊安全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管廊防灾能力和安全等级,具有很强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先进性,可复制可推广,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管理组和各研究单位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合作与交流,在中国公共安全大会、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管道工程与非开挖技术国际研讨会、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技术创新高峰论坛、地下空间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等重要学术活动分享交流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充满活力的研究团队

2016年,以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为主的申报核心团队组建完成。

2017年6月,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正式发布了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牵头的科研团队争取到管廊项目的消息。由30家设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管廊运营和施工企业联合、约450人组建的研发团队,全力攻关。

从事工程设计科研工作近40年的李颜强一直在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的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作,也是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的首席专家。2021年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李颜强从项目申报到项目绩效评价完成全面负责,重点在项目的总体组织、研究思路和总体技术路线的提出、项目研究质量和进度的总体把控、研究工作的指导、示范工程的遴选确定、示范原则和目标的提出、项目成果凝练总结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重要贡献。

据了解,最近,该项目的延伸研究——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科技创新基金中央研究院项目“管廊燃气热力管道风险评估课题”顺利完成了验收工作。李颜强团队聚焦城市地下管廊,共同书写了一段管廊的科技力量新篇章。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超级低温工厂”实现中国造
下一篇:“梦想”号锚定深海探地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