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在陕西白水古槐村,一棵古槐树见证着村庄的发展

古槐树下 乡情悠长

本报记者 原韬雄    2024-03-14 11:24:07    人民日报

古槐村的古槐树。

白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古树众多的陕西省白水县,有个村子叫古槐村。在古槐村,有棵名号响当当的古槐树,树龄已有2000年。

“这是我们的‘爷爷树’!”七旬老人郭仲本叫得亲切,“这棵树的树龄,比村子的历史还要长得多。”

古槐身姿雄壮,要12个人才能合抱,树皮龟裂如鱼鳞簇簇,根茎叠生,树茎中空,可站下6个人。抬头仰望,遒劲的枝丫向天空延伸,足有18米高,盛夏时节,树荫覆盖的面积可以达到600平方米。

北方多槐,槐树是人们乡情的寄托。随风潜入远行游子梦中的,是槐花的香味和承载着玄蝉声的树荫。

村里人把古槐看得很重。即使是古槐掉下来的枝丫,也要找一处角落堆起来,这是乡亲们对古槐树最朴素的尊重。村里人婚丧嫁娶,浩浩荡荡的队伍都要绕着古槐转半圈;到了过年更是热闹,打鼓唱戏耍社火,都是在古槐树下。

在村民的记忆里,古槐像敦厚的长者。以前,小孩爬上去,在树上睡觉;农闲时,大伙儿倚靠着它歇息。

村民爱之笃厚,古今皆然。

为了呵护古槐,村民在距树30多米处挖了一口百米深井。井旁曾有石碑记载:井为明朝万历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挖掘,井主姓何,井匠为靳应武,石匠为石傲。

近年来,白水县政府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古槐进行保护。白水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建启介绍:“近年来,我们多次为古槐进行健康诊断,制定保护措施,先后设立保护栏杆、增设6根支撑杆,清理树下的堆积物,修剪枯枝、死枝,随时掌握病虫害情况,涂抹防腐剂,修补腐烂空洞。我们还在古树旁水塘现有水平面设置溢流管,防止古树根系渍水;通过合理水肥管理,促进根系生长。”

古槐树是村子发展的见证者,树下是村民们的“活动中心”。

提起古槐树,郭仲本眼里放光,绘声绘色地讲:“古槐树下,走过‘货郎担担’‘铁匠炉子’,村里人要买外边的东西,聚在这;唱歌跳舞耍社火,聚在这;1986年,全村种苹果,给村民发下第一批果苗,在这;5年前,村里发展红苕产业,给大家讲政策、说规划,还是在这……”

或许树皮间的沟壑深了毫厘,就又是几十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古槐矗立,不声不响,乡亲们对它的感情更像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相互陪伴度过温热岁月。

 

国槐

国槐为豆科槐属的落叶乔木,高大挺拔,树高可达25米。树皮为灰褐色,粗糙有纹理,树冠为圆球形,叶子为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花期7—8月,果期8—10月。国槐木材坚韧,耐水湿,富有弹性,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家具等,花蕾、果实、树皮、树叶均可入药。国槐能适应较冷气候,根深而发达,耐瘠薄。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浙江宁波森林湿地保有量稳步增加
下一篇:国家林草局部署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