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别让攀比冲淡压岁钱里的祝福

2024-01-19 14:49:21    南方日报

年关将至,走亲访友,包个小红包,留下压岁钱,是我们熟知的传统习俗。然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收入的增加,数额越来越大的压岁钱却成了许多人的“心病”: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给多了有溺爱之嫌,给少了面子上过意不去。压岁钱到底该怎么给?给多少?一时引发激烈讨论。

压岁钱是我国的特色年俗,一般由长辈派发给晚辈,饱含关切之情和美好祝福。从现实意义上来看,压岁钱往往是孩子们拿到的第一笔零用钱,可以满足个人愿望和需求,有一定激励作用,或是存进银行,培养对金钱的认知和管理意识。每每有人票选“十大年俗”,无论在祖国的东南西北,压岁钱总是高居榜首,也反映出其受欢迎程度。

今年1月份,安徽有网民反映,过年给孩子发红包攀比严重,涨到最低200元,给农村老年人增加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烦恼。对此,当地官方回应称,将引导压岁钱合理发放。单笔看似数额不大,但架不住亲戚多,亲戚家的孩子也多。农村老人的收入本就不高,压岁钱就成了一笔较为沉重的负担。加之人口流动加快,生育结构转变,小家庭之间压岁钱的“动态平衡”时而被打破,更容易滋生矛盾。

“压岁钱过高”是陋习吗?其实不尽然,与婚俗彩礼不同,压岁钱更关注家庭内部关系,牵扯利益纠纷较少。各地习俗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压岁钱的标准也不尽相同。2021年初,一张“全国压岁钱地图”曾走红网络,数额从50元到上万元不等,让许多网友直观感受到地区差异。除了数额外,发放形式也有差异,有的家庭是工作后停发压岁钱,有的则是一直给到孩子结婚,父母给还是隔代长辈给,发红包还是买成书籍、玩具,也呈现出文化习俗的多样化。压岁钱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关爱,终究还是要由自家来做主,不宜规定硬性标准。更何况,在许多传统家庭中,压岁钱也并非“失控”,常常是跟着家风和长者走,无论数额多少,都是美好的祝福。

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攀比。犹记得上小学时,春节过后孩子们常会聚在一起,有的炫耀自己拿了多少压岁钱,有的则是展示自己的新衣服和新玩具,孩子们心智尚未成熟,需要恰当的教育和引导,既要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也要管好用好压岁钱。而今晒压岁钱“上了网”“出了圈”,也衍生出嫌贫爱富和地域歧视的不良苗头。往细微处看,在大家庭内部,如果处理不好钱的关系,也容易产生间隙隔阂。由此看来,从村规民约的层面入手发出倡议、在小范围内试点浮动区间、整治攀比风气的确有其现实意义。

有网友关注到,广东省在“压岁钱地图”上自成一派,在一众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中,凭借人均50元的压岁钱成为“取经对象”。当然也要看到,广东人“派利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不仅发给孩子,也有上下级之间、合作伙伴间、师生之间互派利是的习惯。金额不大、范围更广,主要取“大吉大利、好运连连”的好兆头。说到底,盘算压岁钱不单是“捡便宜”,真正要学习和推广的是其中蕴含的祝福与期许,借此机会净化铺张攀比之风,弘扬传统习俗美德,才算是真正的好事利事。 (默 达)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技引领,促进低空经济腾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