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莫以“假节俭”遮盖“真浪费”

2024-03-27 10:15:01    广州日报

记者近期调研发现,个别地方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搞形式主义,出现令干部群众诟病的“假节俭真浪费”苗头。受访干部群众表示,手续流程“冗长”、执行政策“机械”是重要“推手”。

为了解释这一结论,报道随即举了例子:一位科员到异地出差,错过了当天坐火车赶回的时间,因此想坐飞机回来,但因单位倡导节约,建议他多住一晚,第二天再坐火车回来。这位科员非常不解,如此安排并没有给单位省钱。宁可总费用超过坐飞机,也坚持让对方选择坐火车,这就是“如真包换”的假节俭。

假节俭与真浪费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烂水果先吃”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有的人吃水果时,总是先挑不新鲜的甚至坏的吃,新鲜的、好的留着下次吃。可等到下次想吃的时候,新鲜的又变得不那么新鲜甚至快坏了。因此,有这种习惯的人永远都吃不上新鲜水果。好的不吃、坏的先吃,表面上看似节俭,算总账实则浪费。万一身体吃出问题,这浪费就更大了。

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习惯过紧日子,就要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真正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因此,无论何时何地,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都不能丢,厉行节约这根弦不能松。只不过,厉行勤俭节约也要坚持目标导向,讲方法、求实效,那些“假节俭真浪费”的事情少干,别让本本主义、形式主义曲解勤俭节约的内涵。

与“烂水果先吃”有所不同的是,科员出差坐飞机或许还涉及相关规定问题。因为不同职级人员出差有不同待遇,这恐怕也是单位坚持让他坐火车返回之主因,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定出台了,就必须要遵守,这是大前提。但当一些规定条款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偏离了制度设计初衷时,是不是应该考虑进行合理的、适度的纠偏呢?比如,给相关规定打补丁,使之更加灵活、更接地气、更富效率。站在节俭角度,若提前购买打折机票,让坐飞机出行比火车更加划算,为何非得拘泥于出差者身份而不可越雷池半步呢?这种明显有违厉行勤俭节约原则的规定是不是应该反思?

改革是发展进步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习惯过紧日子也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从制度层面推动进一步的改革,不断提高相关制度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一目标的适配度。(练洪洋)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小助老餐,惠及大民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