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务工者返乡创作短视频何以走红?

2024-07-02 11:05:20    工人日报

在某短视频平台,务工者小康返乡后创建“初学务农者”账号,分享日常生活已有好几年,不过到今年5月突然进入了大众视野,走红了。年轻人开始网上学种地,也就成了热点话题。

番茄的整枝与追肥要点、菜瓜的打顶与整蔓、锄花生草手法、放牛必备技能、水稻与稗子的区别……截至目前,该账号的“务农篇”已经更新到31集,点赞量动辄上万。其中一条关于“锄花生草手法”的视频,就有近80万的点赞。

我们可以把这一类视频归类于务农类短视频。有短视频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新增乡村内容数达10.9亿个,播放量近2.8万亿。乡村,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是所谓的下沉市场,且是一个巨大市场。

为了加速开发下沉用户,有短视频平台推出了“新农人计划”、入驻激励多项扶持措施,吸引更多返乡创业者入局创作。所以,当有评论认为,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很多人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而“初学务农者”的视频,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寄托心灵的窗口。这样的观点看似正确,对于小康而言,无异于诸如“诗意与浪漫”的粉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也曾在外打工、家中奶奶已经90多岁高龄,这些都是小康返乡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在乡村振兴的政策之下,互联网确实为返乡创业者们提供了与世界接触的渠道与广阔舞台。就以“初学务农者”来说,小康用镜头记录和讲述在农村的普通生活,真实、粗粝、鲜活,才吸引了众多的关注者。

近两年,有一个口碑不错的综艺节目,记录了10名不出名的年轻人在200多天的时间里播种、灌溉、施肥与收获的种地全过程。这10个人和千千万万的返乡新农人实现了同频共振,让人们看到了农业的希望与未来,当然也在回答“谁来种地”这个当下的新问题。

务农大多时候是抬头看天,祈祷风调雨顺;低头耕地,期盼五谷丰登。就如稻子成熟时,稻穗垂下,亲近土地。种田,一粒米就是一滴汗。向土地低头,才可能有五谷丰登。(陈俊宇)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弘扬“上海精神” 深化友好合作
下一篇:期待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