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解救“困”在网贷里的年轻人

赵志疆    2024-07-03 10:16:23    人民网

据《法治日报》报道,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借网贷的年轻人“抱团”组成“负债者联盟”“负债姐妹”等群组,因为以贷还贷,不少网贷平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结果越陷越深,欲罢不能。

比起银行等传统贷款渠道,网贷平台的门槛更低、放款更快、可贷款额度更高。这些平台为超前消费提供了便利,但因为网贷套路多难清偿、隐私泄露及暴力催收等问题,也让不少年轻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综合各媒体报道来看,年轻人涉足网贷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为了满足个人消费,有的是为了交培训费用,还有的是为了投资创业……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些年轻人因为对网贷缺乏足够了解,同时也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与理财观念,最终导致“一入网贷深似海”,在“拆东墙补西墙”中惶惶不可终日。

现代社会,财商是与智商和情商并列的社会交往基本素质。那些“困”在网贷里的年轻人,暴露出财商的缺失,他们不仅缺少对未来的明确规划,而且并未学会量入为出。“寅吃卯粮”固然畅快,但“钱到还时方恨多”,手忙脚乱中很容易有病乱投医,乃至债务缠身无法自拔。以此来看,解救“困”在网贷里的年轻人,首先就要提高他们的财商——透支消费的钱,终究是要还的,重视财务风险,才能规避财务风险。

当然,让年轻人“困”在网贷里的,不只是因为某些人缺乏清醒的判断和理性的消费,还有某些网贷平台“请君入瓮”的各种套路。从“校园贷”到“现金贷”,再到形形色色的“套路贷”,非法网贷公司大多利用年轻人的心理弱点,以“快速放款”“无抵押”等诱饵吸引他们上钩,故意模糊借贷实际成本、隐藏其中存在的风险。待年轻人发觉落入圈套,往往悔之晚矣。他们不仅很容易因无法按时还款而陷入恶性循环,甚至还会面临法律纠纷和信用危机。

根据规定,在申请网贷的过程中,放贷机构必须履行风险提示义务,对借贷产品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在正规贷款机构,利率通常会在显眼位置标明,并为客户自动计算总利息,方便比较。现实中,贷款利率不透明正是“套路贷”的一个主要特征。除此之外,恶意垒高借款金额、软硬兼施“索债”等行为,都是“套路贷”的常用套路。对此,不仅需要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擦亮眼睛,更需要相关监管部门重拳出击。

贷款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公众的燃眉之急,不能成为某些人趁火打劫的工具,更不能成为不法分子坑蒙拐骗的幌子。面对花样翻新的“套路贷”,相关部门有必要创新监管方式,加大处罚力度,以强有力的监管维护金融秩序和公众利益。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齐心协力保安全
下一篇:哈中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