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

加快构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4-04-16 20:23:01    《人民周刊》

一份建议,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克勤、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陈众议、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张翼等15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联署附议,汇集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数十位专家学者的意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巴莫曲布嫫用数量比“20:0”,向记者阐述提出这份建议的核心理据:2019年起,在财政部、科技部支持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形成了20家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起到了学科、行业,乃至领域的根基奠定和引领发展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尚未形成任何一家国家级数据中心。”

今年全国两会,巴莫曲布嫫和15位全国人大代表联署提交《关于加快研究构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议》,呼吁将举国体制的优势延伸至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建设领域,推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使之取得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同等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在人类社会各方面均日益展示出强大的力量,正在推动科学研究范式发生转换乃至变革。科学数据已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以及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巴莫曲布嫫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数据治理具有急迫性,“科学数据的规范管理特别是开放共享,对于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汇聚多学科理论共识

《关于加快研究构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议》有3个附件。巴莫曲布嫫介绍,附件是对建议的补充完善,汇集了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主任胡良霖、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发展部基础数据服务实验室主任高瑜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李爱军、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武继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安小米等10余位多学科领域专家的智慧和心血。

阅读建议原件及其附件,巴莫曲布嫫为筹备这项建议而组织开展的一次次研究讨论、进行的一次次意见征询,聚合成一条清晰的时间线。

2023年4月,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不足两个月,巴莫曲布嫫便在第八届中国科学数据大会期间担任“社会科学数据分会”召集人,与40余位各界学者开展专题研讨,并联署了一份成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的倡议书,这份倡议,她在大会作“社会科学数据分会”总结发言时,转达给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领导专家,希望得到各方重视、支持和参与。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为将这一倡议转化为人大代表建议后正式提交,她再次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就数据中心命名、数据汇交原则、一体化平台建设、学科覆盖范围等需要优先解决的重大关切问题展开研讨,为建议成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有11个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运行,而巴莫曲布嫫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在科研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交流合作由来已久,双方在科学数据领域也有过合作探索和具体实践。

在这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里,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受到巴莫曲布嫫的特别关注。该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教育部、工信部、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局等所属的40余个机构共建,发展至今已实现物理、化学、材料、动植物、交通等学科领域长期科研活动所积累基础科学数据的系统整合。截至2022年底,该中心数据资源总量达2.71PB,覆盖44类一级学科,有效促进了基础科学数据的资源汇聚、开放共享、多学科交叉融合分析和创新应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建立了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数据库和实验室孵化项目,相关发展规划同样涉及各类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如何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建设步伐,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同步发展、共同繁荣?巴莫曲布嫫广泛征求多个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路径选择可行性等方面的建议建言。“在建议中说明建立数据中心的动因,强调其国际影响力,以及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的紧迫性”“社会科学必须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而不是孤立存在”“我国社会研究走向科学发展,需要数据支撑的实证分析,但数据对国情反映的信效度及应用,需要国家层面对其分级管理”“凡是我们的研究对象、研究资料,凡是人类流传下来的东西,都应该是数据中心里面的内容”……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凝练为这份编号为“7303”的建议。巴莫曲布嫫在建议中写道:“希望进一步加大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

优化治理、落实应用,纳入中长期规划建设

“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助力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数据很重要,数据治理更重要!”巴莫曲布嫫对记者说。在她看来,目前正处于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从“管理”走向“治理”的关键窗口期,需要财政科技资金的更大投入。

数据如何从“管理”走向“治理”?这份联署建议的附件之一,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安小米撰写的《关于加强我国数据治理保障性制度建设的若干建议》。她在建议中提出,为顺应数字化转型时代需求,我国在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的同时,还应强化数据战略资源观理念,加强数据治理国家战略研究,加快制定数据治理国家行动计划;设立国家层面跨领域跨部门的数据治理标准化统筹协调机构,推进标准化协同;健全数据治理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及相关学科建设体系,优化数据治理人才结构。

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基石。巴莫曲布嫫为今年全国两会咨政建言而问询的多位专家,都强调“数据应用”的重要性:“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应与切实解决‘应用’这个难题同步推进。”“数据如何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决策需要,数据将来怎么用、能够形成怎样的成果、支撑怎样的国家治理战略,是最为重要的!”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等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从规划到投入使用,历时约40年之久。巴莫曲布嫫参考这一发展进程,提议将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纳入中长期规划。在多方咨询、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她向相关主管部门郑重提出建议。

第一,召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数据专家和相关科研人员,就构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进行专业咨询,并开展专题调研;第二,加强顶层设计,采取整体方法统筹推进我国科学数据治理总体战略的制定工作;第三,适当提高财政科技资金对社会科学投入的预算比例;第四,将以上建议纳入《国家“十五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编制预研工作。

3月11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隆重闭幕。当晚,巴莫曲布嫫在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服务网络平台上看到,这项建议由中央宣传部会同国家数据局、科技部和财政部承办。“这是一个好消息!”次日,巴莫曲布嫫向记者发来喜讯。她和联署代表们共同憧憬着建议落地推进,汇聚各方共识、智慧和力量,协同促进数据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巴莫曲布嫫说,为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建设契合新时代新任务新需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时不我待!

 

(《人民周刊》2024年第6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6期

上一篇:旅游热需要用心呵护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