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张良宝:几架无人机管好万亩田

   郭鹏    2024-01-03 11:24:19    民生周刊

一边熟练地在装有北斗导航的控制板上操作,一边坐在田埂或驾驶室里刷手机、看书,就这样,整个种植季下来,30岁的张良宝“一滴汗没出”,就能用无人机完成2万亩的总干活面积。

1993年出生的张良宝,是北大荒集团红卫农场有限公司(下称“红卫农场”)的种植户,是典型的“北大荒”新农人。

眼下,黑龙江的黑土地已冰冻三尺,但“窝冬”的张良宝却没闲着,他在家里研究农机具自动化设备改造,还搞起了小实验。

张良宝告诉记者,2019年他第一次在红卫农场观摩无人农机演示的时候,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么先进的设备,好操作吗?万一出故障咋整?”可如今,在他看来,操作无人机比玩手机还简单。

“人‘解锁’了智能农机,设备的智能大脑替代了人脑,种地就不再是高强度、重体力的工作。”用张良宝的话说,以前种地看天,现在种地看屏、看数据,坐在家里就能把地种了。

种地不能“老一套”

“‘智慧农业’这个概念,北大荒集团的种植户们以前都没听过、没见过。看插秧机没人开就能往前走,都觉得不可思议!”

2019年春播时,工业和信息化部、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在红卫农场举办了一场“跨时代”的无人农机演示,让农场的很多干部、职工都被震撼到了。

“那边无人收割机哗哗地收水稻,这边从卸粮口喷出来的稻粒,就直接装到无人驾驶收粮车的拖斗里……”当时,在拍手叫好的观摩人群里,就有张良宝。

随后,红卫农场党委作出决定:这技术得学,得研究,得逐渐推广。

为了让大型智能农机“跑得开”,首先要标准化格田改造。张良宝把家里60多个小水稻种植池子改造成12个大池子。“田埂少了,地块平整了,更便于机械作业,质量和效率也明显提高。”张良宝说,如今土地产量这么高,新机械效率这么好,主要得益于标准化格田改造。

土地改造完了,就需要上科技设备。

平日里敢想敢干敢尝试的张良宝,对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充满好奇,但真到了要掏钱的时候,他还是打起了退堂鼓。“当时兴趣并不是很强烈,也就看个热闹……”

张良宝说:“没人开,机器就自己走,而且插秧又匀又直,真挺新鲜,也挺好。但就怕出故障,你说工人雇来了,不干活可以不用开工资,可是机器要是坏了,钱就白扔了。”

转眼到了2020年春播插秧时节,面对一个工人每天500元的费用,张良宝又打起了使用无人农机的“算盘”。当年4月,张良宝横下心,购置了两台无人驾驶导航设备。

“当时一套就38000元,不是小钱!”家里人不支持,“我爹‘横扒竖挡’地不让我买,说我这就是小年轻不信邪。我说,都新时代了,种地也不能总是老一套!”

然而,“打脸”来得也快。没几天,无人插秧机果然“耍起了脾气”。

“由于操作不熟悉,有时候走走就漂移了,或者是断信号了……”张良宝说,“机器一修就是两三天,1500元就搭进去了。我爹当时就急眼了,说卸了得了!”

张良宝反驳,“钱花都花了,必须坚持!”

于是,在张良宝的执拗下,头一年插秧季结束,算总账的时候,使用无人农机比往年省了三四千元,第二年省了7000元……

“省钱是一方面,关键是无人插秧机作业效率高、标准高,只要提前规划好路径,点一下‘开始’,点一下‘结束’,两下一个来回的插秧就结束了,这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

阻力变助力

2023年9月,已经收割完水稻的张良宝开始忙着秋整地。他应用智能整地机车,较以前的机械化作业能省出白班和夜班两名司机,每天作业时间也比人工驾驶机车多出3个小时,200亩水田,能节省人工费用近5000元。

如今,当初阻拦张良宝的老父亲,在儿子的指导下,也已经能熟练地操作智能设备了。农忙时,父子俩都可以很清闲地在黑土地上操控着大型农机具。

红卫农场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李岩告诉记者:“如今,无人农机在红卫农场不能说家家有也差不多了,看到带来的效益,把省下来的钱拿到手,种植户现在对‘无人农场’的推广都竖起大拇指!”

随着北斗、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农业领域,一场智慧农业建设的风暴正在北大荒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掀起。张良宝说,很幸运能成为这场变革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据了解,2022年,红卫农场无人插秧机作业面积达到30万亩,累计有639台插秧机加装了北斗导航辅助直行系统,算上各种补贴,插秧期间共为种植户节省人工费200余万元。

在红卫农场,大多数种植户选择的都是国产智能设备系统,随着操作的熟练,操作故障率已降到很低。

张良宝介绍说:“目前,智能化、无人化作业已经覆盖整地、育秧、插秧、收获、接粮、筑埂等14个环节。”把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人海战术”变成单机作业,种植户在农忙时节不再一工难求,水稻产量也在逐年提升。

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张良宝打算继续在智能种植方面加大投入。

算起来,张良宝是红卫农场第一批应用智能农机的种植户。从应用无人驾驶插秧机开始,4年间,他陆续购买了智能搅浆机、智能收割机、智能整地车,用起来省心、省人又省钱。

张良宝说:“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控制智能农机按预设路径自主插秧、收获;登录智慧农业手机APP平台,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资讯就一览无遗。干活有机械,管理有智慧平台,现在种地越来越简单了。今年,我家水稻亩产超过130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高水长战友情——聆听4位革命老兵与战友的故事
下一篇:毫秒级修复 自动化运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