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风沙为伴 初心不改

——记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徐先英

吴月辉    2024-03-11 09:47:21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徐先英在甘肃省民勤县沙漠边缘的一个村庄长大。当时的民勤,风沙肆虐,庄稼地和村庄一步步被风沙逼退。家门口那条被当地人称作“大红柳岭”的沙带,成了他少年回忆中的一道“天堑”。

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后,徐先英毅然做出了回家乡治沙的决定。

早期治沙,普遍采用“人拉肩扛”的压沙模式,既费人力,也难保证效率。后来,部分地区曾尝试引进大型治沙设备,但对于西部沙区的农村来说,大型设备高昂的成本和破碎的沙区地形一度成为治沙压沙的“卡脖子”难题。

“一定要想办法,造出一台更小巧、更便捷,让沙区群众用得起的机器!”徐先英为自己定下目标。

研发、完善、反复实验……机器设计图有了,却没有企业愿意尝试生产。凭着不服输的倔劲,徐先英和团队自己动手,终于生产出第一批小型手扶式沙障机和流沙地灌木快速栽苗装置。

流沙地灌木快速栽苗装置解决了流沙地灌木栽植过程中苗木窝根严重和开坑困难的问题,沙生灌木的栽植速度和苗木成活率显著提高。小巧实用的手扶式沙障机能够适应沙区的不同地形条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6倍;经测算,每亩可节约压沙成本250多元,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劳动强度和经济负担,于是很快在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的沙区治理工程区推广开来。

目前,徐先英团队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铺草压沙机已经更新到第五代。在治沙一线近40年,终日与风沙为伴,他初心不改。

“干一行就得爱一行,总得在这片沙漠里做出点成绩。”徐先英说得很干脆。

深耕才有收获。40年寒来暑往,徐先英主持完成项目30多个,多次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获得授权专利22项,筛选抗逆性沙地造林树种4个,研发防风固沙技术与模式17项,研制新型治沙装备90多台(套),推广治沙技术面积20多万亩。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致敬“她”力量 巾帼展风采
下一篇:扎根海岛 守护光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