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人物 > 正文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室主任陈艳平——

扎根,在大兴安岭监测一线

郭晓龙    2024-03-26 10:31:39    人民日报

3月,地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甘河,冰层厚度仍然超过1.5米。站在冰面上,能隐隐听到河水在冰层下流动的声音。

说话间呼出一团团白色雾气,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室主任陈艳平背着十几斤重的取样设备,在冰面上踩出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今天最低气温零下15摄氏度,风也不大,已经是非常适合出外勤的天气了。”陈艳平说,在大兴安岭的冬天,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野外取样,是常有的事。

电动冰钻快速钻进冰层,河水裹挟着碎冰碴一涌而出,陈艳平躲闪不及被溅湿了裤子。她跺跺脚、抖抖裤腿,毫不在意。

大兴安岭地区的冰封期长达5个月。在这片8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像这样的地表水取样作业,陈艳平一个冰封期就要进行24次。

“从冰层里采一次样平均要50分钟,每月采样行程近2000公里。”陈艳平说,在这里最难监测的还不是地表水,而是土壤。“很多地方的土壤常年冻得像冰一样硬,即便是在夏季采样,揭开草皮也就挖不动了。在偏远的地方,什么机械都没法用,只能用镐头刨,冻土层就如同冰层一样,一镐头下去,往往只有一个白点。”

2008年,陈艳平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来到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目前,中心直属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大兴安岭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监测一线,她一干就是16年。

大兴安岭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在陈艳平的日常工作中,极寒天气、蜱虫叮咬、陷入沼泽、没有信号都是常事。最近的采样地点在40公里外的松岭区,最远的在500多公里外的漠河市。这些年来,她和同事的脚步遍布大兴安岭地区的山山水水,对黑龙江、呼玛河、塔河、甘河等12条河流的23个监测断面开展监测。“到漠河取样作业要开五六个小时的车。”陈艳平说,这趟行程,她每个月都要踏上至少一次。

“我们的工作相当于‘做体检’,必须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陈艳平深知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就拿水质监测来说,我们日常要监测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25项指标。一旦发现指数异常,要赶紧向生态环境部门通报,相关工作人员排查和分析成因后,能够迅速采取相应行动。”

如今,40岁的陈艳平已经是中心监测室的资深员工了。在她的带领下,这支5人监测队伍在一线工作中锻炼得更加精干成熟。每年奔波2.4万公里,将226个监测点位熟记于心,陈艳平和同事们用每年6000多个有效监测数据,为维护生态安全贡献力量。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爱守护村民健康
下一篇:忆我与胡荣华老师的点点滴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