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留下来

重庆綦江区红岩村新事

2024-02-21 16:54:54    新华每日电讯

春节期间,在重庆市綦江区三角镇红岩村,30岁的黄刚整日奔走在自家果园和场镇之间,趁着热闹的春节氛围,希望能够多销售一点耙耙柑。

耙耙柑的学名是“春见”,因个头大、味香甜、皮好剥而成为柑橘中的上品。“去年雨水好,我家种的耙耙柑产量有8万斤,是往年的4倍。”黄刚说,他之前半年在家管护柑橘、半年在外面的建筑工地打工,但是这次过完年却想留下来。

除了喜人的柑橘收成,黄刚也从红岩村党总支副书记刘绍军那里了解到,村里去年11月新开的民宿正在招人,春节后即可上岗实习。“在民宿上班工资可观,又能兼顾果园,是我理想的工作。”黄刚说,他打算去应聘,一旦被录取就不离开家乡了。

然而,黄刚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小。据刘绍军介绍,随着村里产业类型不断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乡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持续上升。以其本人为例,今年34岁的他于2018年从城市回到乡村,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现在,他既是村党总支副书记,又是区人社局认定的劳务经纪人。

“以前大家都是一股脑儿想出去,现在不少人又想回来。”刘绍军说,目前已有6人年后准备去民宿试岗。除了民宿,村里的蚕桑园,一年三季都需要劳动力,就业岗位充足,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留在村里把握发展机会。

34岁的民宿老板翁杰也是返乡创业的代表人物之一。“很多年没回过家,2020年得知家里还有块闲置用地时,我很惊喜。同时,红岩村又正好在綦江国家地质公园旁边,地理位置有优势,所以我就开办了一家民宿。”翁杰说,民宿一开张,生意就很好,月均收入4万元。今年春节,翁杰本来打算把自家人接到民宿团聚,但是一位客人提前2个月就把民宿整个包下来,让他又高兴又有些遗憾。

据驻村第一书记张庆介绍,现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以村委会为例,村委会7人,平均年龄为32岁。“年轻人思路灵活、干事有激情,不少人都身兼数职。”张庆说,比如他们既是村干部,也是劳务经纪人,还是乡村带货主播。

目前红岩村正在发展蚕桑、青脆李、柑橘等产业,并打造集休闲、观光、蔬果采摘于一体的农旅产业,去年全村各项产业总产值超1000万元。“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年轻人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翁杰说。

(记者陈青冰)新华社重庆电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下一篇:一号文件,绘就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