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二十连丰”后,如何确保粮食产量继续稳在1.3万亿斤以上

2024-03-07 11:02:09    新华社

当前,春耕备耕已由南向北逐渐展开。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明确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

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确定依据是什么?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的台阶。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9万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

近年来,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尤其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粮食生产不确定性增加,端牢饭碗的压力不断加大。

虽然面临挑战,粮食生产也要稳中求进。

对于今年粮食产量的目标,计划报告进一步阐述了相关考虑:为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粮食产量目标需要保持稳定。同时,随着深入推进粮食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节粮减损等工作持续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稳中有升。

如何确保完成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

计划报告提出,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布局建设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加强作物田间管理和技术服务指导,完善化肥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和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

围绕粮食生产的关键,一系列实招、硬招已经部署:

——抓好耕地。

计划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加强退化耕地治理,稳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攥紧种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支持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品种测试、良种繁育基地等项目建设,今年将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加快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提高“两个积极性”。

提高种粮农民和主产区“两个积极性”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今年我国将继续提高小麦和早稻的最低收购价,实现全国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全覆盖,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水平,取消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表示,提高种粮农民收入、种粮科技水平、种粮农民养老待遇;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推进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强化对主产区的政策扶持,支持主销区和主产区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实施这些关键举措,将为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作者: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郁琼源、许可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惊蛰至 忙农事
下一篇:双强双带促发展 齐心协力备春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