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三农 > 正文

村村有村史 寨寨有村事

贵州打造覆盖全省行政村的乡愁印迹

2024-03-29 15:30:57    农民日报

日前,记者从“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启动会上获悉,从现在起到2025年底前,由贵州省委宣传部牵头,充分用好有关社会力量,深入挖掘、全面整理全省13695个行政村的村史村事,并在2026年推进成果的系统转化运用,力争实现“村村有村史、寨寨有村事”。

活动要求,村史村事征集坚持以文载道,从最小的社会单元入手,“为乡村述史,为乡愁立心”,更好保护传承乡村文化,涵养培植乡风文明,为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贵州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各类特色村落分布点多面广、类型丰富多彩。全省有757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44个村镇列入中国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1640个村落列入中国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256个村镇列入全国和省级文明村镇,559个村镇列入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新时代以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带动下,全省村寨整体面貌一新,深刻展示了贵州的发展巨变,深层记录了贵州丰富的多彩文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满满的乡愁和时代的变迁,是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和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最好抓手及载体。

据悉,活动将重点突出各类历史文化名村、传统特色村落、乡村振兴典型村和红色文化资源突出的村寨,通过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勾勒村落自然“面貌”、描绘村落历史“足迹”、记录村落特别“故事”、展现村落独特“神韵”。

为高质量完成该项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贵州省出台了《“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方案》,并就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系,健全激励机制,落实各项工作保障等作了专门安排。此外,为充分体现群众性、参与性,将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重点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乡镇党委宣传委员、各级文联作协、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等“五支队伍”力量,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

与此同时,贵州将积极做好成果的转化运用,一方面,坚持走出乡村、走向省外,统筹安排好活动宣传报道,面向全社会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推广,精选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充分展现多彩贵州文化和贵州乡村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坚持从乡村来、回到乡村去,以征集作品为载体,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汇聚建设美丽家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注重文旅深度融合,以活动为契机,推动贵州农村题材文创产品开发利用,推动贵州农村特色产品走出大山。(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见习记者 刘佳兴)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在港北区投入使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