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时政 > 正文

林海深处 接续奋斗

本报记者 邵玉姿    2024-10-01 07:45:19    人民日报

层峦叠翠,云雾缭绕。秋天的清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林海与云海相映。早上7点半,31岁的务林人周赫拿上工具,和五六个工人一起上山了……周赫说,从工作起,老一辈务林人的故事就一直激励着他,“没有他们的奉献,就没有现在的塞罕坝。”

上世纪60年代,为了阻挡沙地南侵,塞罕坝机械林场成立,来自18个省份的127名大中专生与原有3个林场的242名干部职工组成了一支369人的队伍。“住的是草棚和地窖,吃的是全麸黑莜面和野菜,喝的是雪水……条件艰苦,但大家没叫苦,一心一意要把树种活。”第一代务林人陈彦娴说,“能为后人留下这么一大片绿,我觉得非常自豪!”

60多年来,在一代代务林人的努力下,塞罕坝从一片荒漠发展为115万余亩林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82%。周赫说,近几年,林场工作主要集中在石质阳坡和林冠下造林,困难不小,但大家都想方设法克服。“我们要向老一辈务林人学习,接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周赫说。

“现在,10.6万亩石质荒山实现绿化,林场每公顷林木蓄积量达135.2立方米。”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于士涛说,到2026年,林场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84%,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将增加到每公顷142立方米。

“希望新一代塞罕坝人继续努力增绿护绿,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国庆节来临之际,已经80岁的陈彦娴仍惦念着心中的那片绿,在记事本上写下了对祖国、对塞罕坝的真挚祝福……

 

【延伸阅读】

建设美丽中国,共创幸福生活。环境改善方面,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28.6%,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1.6个百分点。生态保护方面,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造林10.2亿亩,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绿色转型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生产供应系统,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本报记者寇江泽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1日   第 06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共同谱写人民共和国更加绚丽精彩的新篇章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