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警惕利用“换脸”技术诈骗

李丹丹    2024-04-16 15:25:22    经济日报

近期多地警方披露利用“AI换脸”等技术实施诈骗的案例,新技术发展的安全隐患引发广泛关注。

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眼见也未必为实。不法分子借助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融合他人面孔和声音、制造虚假图像和音视频,就可仿冒他人身份,轻松实现远程视频诈骗,给群众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对于公众而言,提高反诈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是关键。应尽量避免在社交账户上过多暴露人脸、声音、位置等信息,及时注销不用的网络账号等。涉及转账交易等行为时,务必通过多渠道核实确认,不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信息。

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还要靠发展技术来解决。AI伪造后的通话和视频虽然能够逼真地模仿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但仍存在破绽。例如眨眼频率过低、面部表情较为单一、唇形不匹配、手部动作僵硬等。要加快相关技术研发,开发更为先进的反诈系统,利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和拦截诈骗信息,以AI反制AI。

预防和惩治AI诈骗还需多方联动,形成打击治理合力。监管部门要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技术的合法使用范围和禁止事项,为打击利用AI进行的犯罪活动提供更充分的法律依据。要统筹各方力量实现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此外,还要在全社会加强宣传力度,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引导AI等新兴技术向上向善发展。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预付式消费“退款难”?新规来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