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189亿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2024-01-15 15:03:29    内蒙古日报

2023年,通辽市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加大行政推动、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力度,千方百计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全市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89亿斤,比上年增加2.25亿斤;粮播面积1893万亩,比上年增加4.54万亩;粮食单产998.39斤,比上年增加9.5斤,以面积、单产和总产的“三增”迎来了粮食生产的“二十连丰”。

通辽市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生产者补贴等惠农补贴25.4975亿元,大豆补贴标准提高到400元。统筹优质高效增粮、绿色高产高效、化肥减量增效、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一喷多促等项目资金2.7187亿元,集中支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示范区建设。补贴资金和项目资金的强力支持,极大调动了农民种好粮、多打粮的积极性。

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6万亩,全市已建成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全覆盖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61万亩,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引导农户增施腐熟农家肥844万亩,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134.5万亩,轮作67万亩,开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和盐碱地改良示范项目6个,进一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了耕层土壤结构。持续推进四控行动,2023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90%以上,精准化除草面积1800万亩(次),应用高效植保机械50万个(套)。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地膜回收率分别达到 84%、91%、87%。

2023年建设看禾选种平台10个,鉴选发布优质、高产、耐密、抗逆、宜机收品种15个。依托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积极选育研发新品种,切实保障农业用种优质安全。采取“1+8+N”模式,2023年建设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百亩田100个,千亩方125个,万亩片30个,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面积238万亩,带动全市“吨粮田”面积260万亩以上。经专家测产,玉米小面积示范田最高产量1439.40公斤/亩,千亩方最高产量1246.65公斤/亩,万亩片最高产量1183.47公斤/亩,分别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和内蒙古自治区小面积、千亩方和万亩片最高单产纪录。引进推广高性能联合整地、导航精量播种、无人驾驶、籽粒直收、飞防等先进机械设备,提高农机化质量和水平。2023年,精量播种1500万亩以上,籽粒直收面积25万亩。

2024年,通辽市将积极推进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建设,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400万亩、社会化服务800万亩,整域推进单产提升600万亩,建设一批单产提升综合性示范园区,示范区力争实现亩增产100斤,总增产6亿斤粮食的目标。(记者 鲍庆胜)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公布首批红色旅游重点村名单
下一篇:海底有个“云”中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