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沈阳建成助餐点316个,每月提供助餐服务超30万人次

让老人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

郝迎灿    2024-01-17 10:42:25    人民日报

红烧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地三鲜……自助餐架上,十几道菜品荤素搭配,散发着诱人香气。上午10点半,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雅社区长者食堂准时开餐。

“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900多人,老人吃饭的方便性是个难题,诉求比较集中。”蒲雅社区党委书记关丹阳说,在上级部门协调下,社区引入同属于沈北新区的财落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保本微利模式经营社区食堂。

“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吃饭成了麻烦。”今年70岁的居民周英霞说,自从2023年3月社区食堂运营后,几乎每顿都在这里解决,“一荤两素一汤12元,两荤两素一汤15元,60岁以上还有折扣,经济实惠”。

“近年来,不少老年人反映‘做饭难’‘买菜难’。”沈阳市民政局局长孙海燕介绍,据统计,当前全市户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24.3万,占比达29.4%。

如何尽快解决老年人从“菜篮”到“舌尖”的烦心事?2023年以来,沈阳市将破解老年人特别是特殊困难老年人就餐问题作为养老领域重点事项,通过建设老年人助餐点,为广大老年人和其他有助餐需求的群众,提供方便可及、营养卫生的助餐服务。

“目前全市共建成老年人助餐点316个,每月提供助餐服务超30万人次,其中服务老年人占比约40%,初步形成了助餐服务网络,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吃出‘幸福味道’。”沈阳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处处长张葛说。

“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服务需求,我们鼓励多元化经营主体参与、打造‘养老服务机构+助餐’‘中央厨房+助餐’‘农村经济组织+助餐’等多样化服务场景。”张葛介绍。

在和平区马路湾街道,电业社区携手振兴社区、长兴社区、铁厦社区,与辖区内的专业养老服务企业怡园长者照料中心签订“邻里伙伴”共建计划,共同开办了面向4个社区、覆盖周边1万人口的怡园社区食堂。“我们会提前将一周菜谱发至居民群,提前一天开展订餐服务,按需备餐,目前日均助餐130余人次,其中服务老年人占比53%,已实现盈利。”怡园社区食堂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推动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沈阳市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强化服务保障。与此同时,沈阳各县区以政策为杠杆,推动社会力量和慈善组织加入助餐服务事业中,探索“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企业担一点、个人出一点”的模式,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就餐给予资助,实现困难老年人免费就餐或更低价格就餐,把公益事业落实到解决群众的刚需上来。

去年12月底,沈阳市老年人助餐地图正式发布,全市居民都可以参考地图寻找老年人助餐点就餐。“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群众需求和运营情况对助餐点进行动态管理,提升助餐服务社区覆盖面,同时进一步规范助餐点服务标准、加强指导监管,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孙海燕说。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劳动力和岗位更匹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