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塔元庄智慧农场好神奇

2024-01-31 15:51:18    河北日报

1月30日早晨,天寒地冻,正定县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的智慧农场里却温暖如春。7时30分,塔元庄村村民唐秀英来到这里上班了。

穿上白大褂,戴上手套,唐秀英走进一个玻璃房中,麻利地摘掉打蔫的生菜叶子,又将成熟的生菜收集起来。“这是‘植物工厂’,种菜不用土,长个儿靠LED灯照,营养从水里来,靠这些诀窍种出来的生菜有8个品种。”提起种菜,唐秀英说得头头是道。

走出“植物工厂”,走进气雾栽培区,一排排生菜、芹菜绿油油的。在唐秀英的指引下,记者透过观察窗看到,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为雾滴状,能直接喷到蔬菜的根系上。

气雾栽培区的旁边,便是“鱼菜共生”区。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白色水培板上长满了蔬菜,鱼与菜共生的玄机就藏在连通的管道里。

原来,水池里的鱼粪能转化成有机肥,顺着管道流进蔬菜的地界。这样一来,既可使蔬菜在水中的根系吸饱营养物质,又可使鱼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唐秀英说:“这就叫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2020年8月,塔元庄村建起这个智慧农场。唐秀英闲不住,来到这里打工。“这份工作,我干得舒心。”唐秀英说。

年轻的时候,唐秀英在地里种过菜。那时种菜,浇水多,每次回来都是一身土。现在,种菜不用看天,农场里冬暖夏凉,活儿轻松了,收入还比从前增加不少。

“老把式”变身新农人的背后,是科技的支撑。

当天早上,技术员张倩对智慧农场里植物所需的营养液进行检测,发现酸度偏高。经过几次调配,她将营养液的酸碱度调整到了合理区间。“种菜不能单凭经验,还得看数据,对症下药。”张倩说。

在智慧农场的电子屏幕上,栽培区的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一目了然。依托各项感应设备以及“5G+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技术人员能够实时接收各项数据,从而让种植更精准、生产更高效。

如果说,参考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种植是智慧农场的1.0版,那么,通过智能设备实现系统自动调节则是智慧农场的2.0版。

“别看这个方形盒子个头不大,能力可不小。”在“植物工厂”,张倩指着物联网智能远程控制柜说,“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它能根据环境和蔬菜长势,进行智能补光、通风、换气。”

塔元庄的智慧农场有多厉害?数据最有说服力。

张倩说:“陆地上种菜,一年最多能收六七茬,‘植物工厂’的菜能收十多茬,再加上可以利用立体空间,同等面积种植的水培蔬菜年产量能比陆地上种菜增加5倍以上。”(记者冯阳)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去年江西省为经营主体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300亿元
下一篇:春节期间山西省景区推出门票优惠活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