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热情!震撼!文化氛围浓

2024-02-20 16:03:20    内蒙古日报

赛场内,“十四冬”各项比赛激战正酣;赛场外,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观看惠民演出、体验民俗文化、参与冰雪运动……他们对内蒙古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没来内蒙古的时候,在我脑海中这里是地图上的一个点,来了之后,就喜欢上了这里。这里的文化、生活,以及这里人们的工作状态,都让人印象深刻。”来自环球时报英文版的记者李行说。

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采编人员杨丰名在大年初二就来到了呼伦贝尔,已经在海拉尔赛区主媒体中心工作了近10天,他对这里的一切颇有感触。“内蒙古的天空很蓝,冰雪覆盖的雪原很壮观!不管是志愿者还是工作人员,服务都很周到,他们的热情服务促使我们在这个寒冷的环境中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宣传‘十四冬’。”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记者史牧鱼说:“内蒙古人非常热情好客,‘十四冬’办得很盛大,尤其是烟花秀很壮观,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那么漂亮的烟花,很喜欢这里,打算夏天再带着家人一起来看看美丽的大草原。”

谈到“十四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乔东光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开幕式很震撼,这里的民族风情、少数民族的歌舞很震撼!”乔东光一直对内蒙古心生向往,尤其是对内蒙古的文化很感兴趣。她表示,接下来准备去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参观,还想去品尝内蒙古的美食。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美丽的内蒙古,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下飞机,我就被悠扬的马头琴声吸引,感受到了内蒙古独有的文化,志愿者手中捧着的蓝色哈达,以及品尝到的那口温暖的奶茶,都让我立刻融入到这片土地的怀抱中。这里的热情不仅体现在接待仪式上,这里的热情体现在每一个微笑、每一个细心周到的服务和每一句问候中。虽然寒风凛冽,但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如同火炉一般,让人感到无比温暖。”甘肃新媒体集团奔流新闻记者赵梓伊激动不已。他认为,“十四冬”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促进体育交流、增进民族团结的舞台,在内蒙古的日子,一定会成为一段难忘又珍贵的记忆。(记者 白雪 庄圆)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数字十四冬 智慧全运会”简约不简单
下一篇:辽宁队凉城赛区狂揽3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