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京津冀城市群全局性变绿变美

2024-02-27 15:04:30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京津冀城市群综合美丽指数以年均3.53%的速度快速提升,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和全局性变绿变美。在昨天举行的“新阶段·新任务·新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北京社科’智库高端论坛”上,专家学者共话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重大成果。

“控制城市建筑物高度、城市更新防止大拆大建、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要高楼林立、不要水泥森林,这些理念在全国城市的发展中已经蔚然成风。”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提到,细数这些改变的源头,都来自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和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推进了区域协同和发展模式转变,也有力推动了我国超大特大城市治理方式、发展方式、建设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美丽城市群是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介绍,围绕空气清新、水体洁净、生态良好、土壤安全、人居整洁五个方面,测算得出京津冀城市群综合美丽指数十年间由54.4提升至76.98,年均增速为3.53%,美丽城市群建设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其中,京津冀城市群的水体洁净指数和人居整洁指数均达到优秀级别。方创琳表示,在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方面,京津冀城市群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碧水保卫战则取得了实质性巨大成效,由较差级别提升至优秀级别。4.78万份问卷调查显示,公众对京津冀美丽城市群的满意度为85.3,达“非常满意”级别。

河北经贸大学原副校长武义青用数据生动呈现了京津冀协同在经济和生态等方面的巨大成就。他认为,要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多位与会专家都关注到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史丹认为,应当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和场景创新。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也提到,下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聚焦经济发展中心工作,以创新思维善作善成。

“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整合存量资源,创新增量资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要进一步做大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规模,以创新思维提升京津冀人才队伍发展质量,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北京市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赵弘则围绕“首都都市圈”概念展开分析,建议进一步优化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的功能规划,进一步形成有配套能力、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并深化首都都市圈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和共建共享。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土特产”登上大舞台
下一篇:天津滨海新区 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