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智慧气象服务平台”为“十四冬”提供贴心服务

2024-02-27 15:39:22    内蒙古日报

这个春节,全国各地的冰雪运动爱好者云集内蒙古,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赛场上为运动员呐喊助威,为让各地观众感受到内蒙古的暖心和热情,内蒙古气象部门打造“智慧气象服务平台”,为交通出行、城市运行提供贴心气象服务。

在“十四冬”各赛区气象台的显示屏上,赛区未来7天预报、短期预报、生活指数、交通气象预报……各项服务模块在“‘十四冬’智慧气象服务平台”主页上一目了然。通过该平台和内蒙古气象部门自主研发的赛事交通气象预报服务系统,气象保障团队聚焦城市运行和赛事保障,制作“十四冬”各赛区公路交通、紫外线、旅游景点、空气质量、气象指数预报等服务产品1583余期;聚焦公众出行,提供赛场及周边出行、健康、户外感受和穿衣等预报服务提示。

“在服务前期,我们多次与组委会对接需求,认真梳理了五大赛区服务产品和业务流程,并统一制定了气象服务产品清单和模板,优化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方法,细化技术指标,确定赛区及周边交通气象风险种类和指标模型,定时交互式生成赛区交通气象条件预报。”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谷新波说。

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尤其是有多个赛区的“十四冬”,离不开畅通的公路交通。而大风、低能见度等天气,则是冬季制约公路交通畅通的重要因素。为此,气象部门在监测领域,推进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大雾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研究实验,解决大雾监测预警技术问题;开展连续路温空间模态推演技术研究实验,解决路面温度预报模型问题;基于两个标准交通气象站图像数据,开展了低能见度图像智能识别技术研究;依据影响交通路段主要要素研究确定了影响预报指标,研发精细化影响预报产品;此外,基于风险普查数据应用业务成果,研究确定了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指标,并应用于“十四冬”各赛区交通气象条件预报和影响预报业务。(记者 石向军 通讯员 高菲 王祯晗)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土特产”登上大舞台
下一篇:天津滨海新区 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