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稀土高新区:点燃创新引擎 激发澎湃动能

2024-03-01 16:11:11    内蒙古日报

眼下的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年产8000吨高性能钕铁硼项目正处于稳定生产、逐步增量阶段,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和精益求精的质量品质,公司产品赢得国内外高端客户的青睐。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前10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中的8家是公司客户;在节能变频空调领域,全球前10大生产商中的7家为公司客户;在风电领域,全球前5大风电整机厂商中的4家是公司的客户。”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权自豪地说。

在苏权看来,金力永磁产品之所以能立得住,技术创新是关键所在。以创新为驱动力,金力永磁在包头建设了超过1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和试验测试中心,组建了100多人的研发队伍,企业研发机构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依托“科技兴蒙”战略,企业近两年立项实施了6个科研项目,自主研发的无重稀土产品获批自治区首批次新材料,填补了自治区该领域的空白。

同样把创新视为企业发展命根子的,还有包头东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从一家老厂起步发展到如今的现代化企业,如果说能有什么力量让一个软“胶原”企业锻造出硬实力的话,该公司总经理刘芳的答案只有一个:创新、创新、再创新!

多年来,东宝生物重视胶原及其延伸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拥有中国轻工业明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目前已拥有授权专利20多项。作为主营明胶、胶原蛋白、药用空心胶囊、磷酸氢钙及TOC端胶原系列产品等生物制品的企业,目前公司下游市场已覆盖食用、药用、美妆、保健品、医用以及饲料等行业。

新年第一天,包头市委、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质提效的实施意见》,连续两年以一号文件聚焦创新,释放了全力推进创新、加快产业升级的强烈信号。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决定性前提和关键性支撑。当前,稀土高新区正坚定不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战略,围绕稀土、先进金属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深耕细分领域,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努力以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为产业发展“一路领先”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全力打造以稀土为主导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自去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大力实施“双倍增、双提升”和规上企业研发活动“三清零”行动,坚持做好“科技体检”“科技特派员”和“四个一”行动三项重点工作,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前不久,设立在稀土高新区的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顺利通过了工信部组织的稀土功能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能力建设项目验收,标志着该中心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悉,国创中心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清洁能源、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在稀土永磁、储氢、合金、光功能材料等研究方向布局建设了12条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线,形成了变革型高性能钐钴永磁材料、稀土系固态储氢装置、稀土光源智慧照明等一批创新成果,并不断进行市场化推广,成效显著。

包头中科明航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高品质、高性能铈基聚氨酯抛光片日前成功下线, 该产品主要用于研磨芯片和电子玻璃等高端材料。“年产500吨铈基聚氨酯抛光片项目的投产,不仅打破了此类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还有力推动了包头稀土抛光产品产业链向下游延伸。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该公司董事长张海龙表示。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连日来,宽大的厂房、整洁的生产车间内,包头安泰北方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马不停蹄地安装调试设备,这一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年产3000吨高丰度稀土镧铈项目”,具备高磁能级、高剩磁、高镧铈配比的显著特点,不仅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

当前,稀土高新区正集聚“一国重四中心”和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等6家院士工作站的科研力量,着力用好“事业编企业用”“人才政策包550”等引才机制,做好科研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文章,全力以赴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先决条件,持续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达到361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26%,分别高于全国、自治区、包头市0.72、2.36、1.19个百分点。2024年,稀土高新区将力争落地转化科技成果200个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实现8亿元以上。(记者 刘向平 通讯员 贾婷婷)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营商环境,安徽肥西“赢”在哪?
下一篇:丽水农民收入增速实现浙江省15连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