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再办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暖心实事

2024-03-08 11:19:36    内蒙古日报

今年,乌兰察布市要在全面完成好自治区各项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围绕“一老一小”“一教一医”“一危一旧”等“十个一”惠民工程,再办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暖心实事。这是乌兰察布市对群众的庄严承诺,更是织密、织牢民生幸福网的动员令。

回眸2023年,乌兰察布市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看病、养老、就业、就学保障问题,不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出实招求实效,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投入力度彰显民生温度。乌兰察布市坚持用财政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市县两级连年将80%的财政支出用在民生上。

在这座城市里,幸福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早春,尽管天气依然寒冷,但66岁的朱志钢心里却暖暖的。他在集宁区幸福托老院生活了两个多月,一日三餐能吃上热乎饭,身体不舒服有人医治,洗衣服、洗澡有护工帮忙,在他看来,这就是幸福。

“护理人员会帮我们洗脚、剪头发,每天吃饭都会送过来,我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我们住得舒心,子女们也省心。”谈起现在的生活,朱志钢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不断完善的养老服务是民生所盼。去年,乌兰察布市坚持城镇和农村养老服务两手抓,不仅建设了城镇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积极推行“居家+社区驿站”养老模式,而且扩面实施农村幸福院“三改三修”提升工程,巩固“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模式推行效果,积极构建以县级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乡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辐射、村级养老服务站为补充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年共实施适老化改造1.4万户,新建养老服务中心(站)240个。

从城镇到农村,乌兰察布市养老服务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让患者少跑腿,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优质医疗服务,对乌兰察布市的群众来说已梦想成真。“以往去北京看病,不仅住院不方便,还耗时耗力。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看上了名医,医生帮我确诊了多年查不出的病因,很快就做了手术,给我们省了不少钱。”就在前不久,宫一杰得知北京协和医院的骨科专家在乌兰察布市中医蒙医综合医院出诊的消息后就来到该院治疗,治好了多年的疑难病症。

去年,乌兰察布市开展实施了“名医带培”工程,架起北京—乌兰察布深度交流合作的医疗服务桥梁,进一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名医带培”工程实施以来,乌兰察布市先后有18所二级以上医院与北京市25所三甲医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对口协作关系,双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院管理、改善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入合作,成效显著。该市各级医院多项医疗技术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儿科、妇产科、心脑血管科等患者诊疗人次同比明显增加,技术骨干人才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其中,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团队长期出诊,妇产科患者市外就诊率降低80%以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家团队全新的肿瘤诊疗理念和技术,使该市肿瘤规范化诊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专家教授来以前,我们遇到疑难病例时心里没底,现在在专家手把手指导下,已经能够比较从容地应对,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乌兰察布市中医蒙医综合医院骨伤科主任杨永明深有感触地说。

“名医带培”工程实施近一年的时间,人均直接或间接节省就医费用2000余元,累计节省近3000万元。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托京蒙协作平台,实施好“名师培育”工程,推动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一直是乌兰察布市关注的焦点。

近几年,北京市13个区相继与乌兰察布10个旗县签订教育帮扶协议,106所学校(单位)与北京102所学校(单位)实现结对帮扶,双方以高位推动、双向交流、组团帮扶等方式,全面深化教育协作,不断开创京蒙教育协作新局面,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乌兰察布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2023年,自治区部署的43件民生实事、“五位”惠民行动2.0版(即岗位、学位、床位、养老点位、厕位)全部兑现;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8685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实施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及互联互通等供热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全市老旧小区庭院供热管网整改,有效解决了用户端供热问题……

随着“十个一”惠民工程的落地生根,乌兰察布市将交出一份更有温度的民生精彩答卷。(记者 皇甫美鲜 郭奇男)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沈阳:让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融入城市更新
下一篇:内蒙古计划今年完成义务植树3000万株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