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优化入境支付,江苏亮出“路线图”

2024-03-18 17:16:14    新华日报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就“入境游客支付难”问题回应关切,表示将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总体原则,落实优化入境支付的多项措施。

3月15日,我省召开优化支付服务工作推进会,要求以提升老年人、外籍来苏人员等群体支付便利性为着力点,集中攻坚、短期见效。

“刚来南京时,我没有中国的银行卡,只能使用现金支付。”韩国女孩李承炫曾在南京读书两年,回韩后时常来南京旅游。她说,因为常来中国,如今她已习惯了移动支付。荷兰人皮特是一家意大利制造企业的中国区销售,经常到中国出差。“在中国,很少刷卡,无论是打车、点外卖,还是买高铁票等,还是移动支付更方便。”

目前,境外游客在中国的支付方式主要有3类:刷卡、现金和移动支付。大部分刚来中国的境外游客,更习惯于使用现金和刷卡。但是现金支付场景减少、刷卡使用不便、不了解办理移动支付的方法等,是外籍人士在华遇到的普遍难题。

刷卡本是一种常规的支付方式,但目前商户受理境外银行卡的意愿不强。一项实地抽样调研显示,境外卡刷卡率不到25%。

“现在POS机使用频率非常低,我们操作也不熟练。”在南京市建邺区一家小超市中,柜台上看不到POS机。店主在电话询问了丈夫之后,才费劲地从柜子底层翻出了POS机。她告诉记者,POS机不仅操作繁琐,而且提现手续费偏高。至于是否支持刷境外卡,店主自己也不太确定。

据悉,VISA、万事达、美运等境外卡刷卡手续费较高,单笔费率基本上在3%左右,远高于刷境内卡的费率(0.6%)和条码支付费率(0.3%),极大降低了商户受理境外银行卡的意愿。

在现金支付方面,“无法找零”也是经常发生的尴尬。13日,记者来到南京市新街口商圈,随机走进几家咖啡馆、奶茶店、面包店等,部分店铺表示,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找零。

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要求针对不同群体的支付习惯,统筹力量打通支付服务存在的堵点,弥合数字鸿沟。

在15日召开的推进会上,我省提出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的时间表、路线图。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郭新明介绍,短期内,力争支付便利性关键指标实现明显突破,形成全国领先的高水平、广覆盖支付服务;长期内,建立完善江苏省优化支付服务长效机制,形成服务便捷、安全高效、协调发展的支付服务体系。

南京和苏州立下“军令状”。到4月中旬,南京、苏州等重点城市的重点场所、重点商户受理境内外银行卡、人民币现金、移动支付实现全覆盖,重点场所3公里服务半径内均布设具备支持外卡取现功能的ATM机,建成5个以上支付服务示范区、10个以上支付服务示范点,国际机场外币兑换渠道基本全覆盖。

据悉,《“水韵江苏 支付懂你”境外来苏支付服务指南》已推出中英文、繁体字、日韩文版本,将在境外市场宣传推广。日前,境外来苏人员支付和兑换服务电子地图全新上线,覆盖机场、酒店等重要涉外场所。该地图支持使用手机相机“扫一扫”功能完成登录,不需要额外下载APP,方便短期及初次入境人员使用。此外,我省还将打造“首站服务宣传中心”,在机场、口岸等境外人员入苏第一站,设立专门的支付服务柜台,提供货币兑换、移动支付应用下载和使用帮助等服务,让支付便利化政策举措高效触达。同时开展“境内+境外”“线上+线下”多语言、矩阵式宣传。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川介绍,正在策划的大运河主题旅游全球推广季,提升支付便利水平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推动13个设区市文旅部门与银行间全面合作,共同开展入境旅游支付环境优化提升工作。”

针对商户对境外卡受理“不了解”、商户运营时间“不同步”、境外卡交易币种“不直观”等问题,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刘小宇说,银行将持续开展上门宣传培训,建立7×24小时服务运营保障机制,实现以原币种向消费者展示消费金额。(陈 娴)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安徽推进文化教育领域民生实事加快落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