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鄂尔多斯:筑牢“压舱石” 激活“主引擎”

2024-03-19 15:30:33    内蒙古日报

早春时节,走进位于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中部的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项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正开足马力生产运行。作为自治区第三家、鄂尔多斯市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初心理念,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高新”动力。

近年来,鄂尔多斯高新区统筹推进园区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发展,园区重点产业链条链主企业陆续进驻,支撑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布局日趋合理,为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积蓄了发展动能。

在亿利一道10GW沙戈荒地区高效专用光伏组件项目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一条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全自动光伏组件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一只约2米高的黄色机械手臂正在将一块块大尺寸的玻璃板和EV胶膜吸附到生产线上,与焊接成同样尺寸的电池片组合在一起,再经过层压、组框、清洗、测试等16道工艺流程,一片片N型双面双玻光伏组件产品就生产完成了。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鄂尔多斯高新区建厂,就是因为当地有大型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有广泛的应用市场,而园区里光伏产业链上游的硅料、拉晶、切片等项目的入驻,可以满足我们下游产业链光伏组件的生产需求。”内蒙古亿利一道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镝介绍说。

亿利一道10GW沙戈荒地区高效专用光伏组件项目是园区2023年4月引进的重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纳税3亿元,带动就业超千人。

高新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鄂尔多斯高新区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了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中试熟化基地等,完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园区内的内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重点实验基地展厅里,大大小小的玻璃瓶里装着白色颗粒或粉末状的特种蜡,还有部分以特种蜡为原料制成的产品,展示了一块煤由“黑”变“白”的神奇变化。该研究院自主研发了费托蜡分离提纯提质成套技术,建成了1000吨/年相变蜡及特种蜡工业示范装置,已生产出高温、低中温相变蜡、油墨蜡、烛光蜡等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控温材料、航空材料、高级润滑油等领域,实现我国煤间接液化产品由油品向精细化学品,再到功能性材料的跨越。

如今的高新区,像这样具备创新发展动能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落地。园区现有企业37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这些企业在推动全市乃至自治区、全国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鄂尔多斯高新区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持续优化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政务服务等改革事项,通过推动干部人事管理改革、绩效薪酬改革和权力清单赋权,强化园区经济功能,激发园区活力动能。

园区实行“身份封存、双轨运行”全员聘用制,打破身份界限,推动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制定《高新区岗位绩效薪酬分配办法》,设置了10岗15级岗位绩效薪酬体系,推动薪酬分配绩效化、履行职责契约化、考核评价标准化。

高新区的发展需要凝聚高素质的人才,同时打造科创平台。鄂尔多斯高新区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计划,目前已培育建成自治区级研发机构32家,建成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累计孵化中小科技企业近千家。

“高新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鄂尔多斯高新区将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新材料产业,打造‘装机+装备’双向赋能的光伏、风能全产业链体系与‘纯电+氢能’双轮驱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进重大创新平台载体提质增量,努力在人才科创工作上蹚出一条新路。”在回答鄂尔多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思路时,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鹏程说道。(记者 王玉琢 郝雪莲)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不同阶段创业者提供服务与保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