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数据畅通 群众省心 辽宁沈阳打造全流程医保服务“一码通”

2024-03-22 15:28:09    人民网-辽宁频道

人民网沈阳3月22日电 (王斯文)日前,本网从沈阳市医保局获悉,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医保局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工作部署和沈阳市委、市政府“一码通城”全方位服务理念,沈阳市医保局以便民为导向,协同大数据部门打通数据应用壁垒,在全国率先创新医保码与市民码的“双码融合”,实现就医购药“一码通用”、经办服务“一码通办”,并在市域内串联起医疗健康、政务服务、交通出行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努力创建医保一流营商环境。

实现融合支付“一码应用”

为解决多平台用户体系互不关联的问题,沈阳市将构建贯通医保、医疗、政务领域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市民在任意一个医保场景下激活医保码后,在全市多个服务场景均可直接使用此码。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激活医保码700.6万人,参保人员开通率93.11%;累计开通医保码应用定点医疗机构2251家,定点零售药店5597家,覆盖全市医保定点机构,700多万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到“医保码、一码通”建设推广成果。

提升线上购药“一码支付”

据了解,在沈阳智慧医保App开通“在线购药”专区,集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比价选药、线下配送为一体。患者在线购药时,通过“在线购药”专区选择定点零售药店,即可比价选药,医保目录内的非处方药品可以实现医保线上结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线上选药、医保移动支付、送药到家的服务。

打造医保业务“一码通办”

沈阳市医保局将医保码可办事项从就医购药服务扩展到全市所有经办服务领域,办事群众来到医保服务大厅,无需携带实体卡,通过展示医保码即可办理参保登记、待遇申领等日常服务事项,覆盖全体服务对象和全渠道服务途径。截至目前,全市“一码通办”渠道累计受理各项医保服务事项57.2万笔,沈阳智慧医保App及微信公众号39.6万笔,办事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医疗保障经办“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便利。

开通个人账户“一码共济”

为积极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全市参保人员由“个人账户”转变为“家庭账户”,建立起家庭成员间的医保共济保障。参保人在沈阳智慧医保App绑定直系亲属办理“家庭共济”,即可支持亲属在门诊使用共济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截至目前,全市绑定家庭共济账户25.9万人,共济个人账户支出5157.1万元。

实现“好就医”场景“一码就医”

依托医保码在盛事通App、沈阳智慧医保App搭建“好就医”平台,患者凭借医保码即可在该平台直接享受36家定点医疗机构的线上预约挂号、诊间缴费、智能导诊、检查检验报告查阅等多项服务。同时,“好就医”平台还开通了“信用付”特色功能,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免去患者来回排队付款、取药、打印报告等“看病难、就医烦”的问题,让患者就医购药更舒心、更便捷。目前,已有36家医院线上应用“好就医”,超过1万人次享受线上便捷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三长一短”就医难问题。“好就医”信用付累计签约4万余人。

创新急救服务“一码报销”

沈阳市率先推行“院前急救”医保报销新模式,借助医保码的身份验证功能,打通市急救中心结算渠道,实现急诊抢救患者的医保费用实时结算和线上结算。急救人员只需扫描患者的医保码,系统便会实时计算出医保统筹报销金额,直接完成院前急救费用报销,破解了患者多次往返医院、垫付费用时间长、报销慢等难题。自2022年9月该服务上线后,线上扫码医保报销759例,急救车终端医保报销82例。

面对广大参保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就医购药需求,沈阳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沈阳医保将持续强化数字赋能,不断提高“医保码一码通”服务效能,拓宽“码上”服务范围。同时,在“码上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码上管理”,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贴心”医保服务,实现更加标准、规范、精细的医保管理。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沙化地种出高产粮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