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河北省元氏县推动农村饮水管网改造提升——

清水入户 幸福到家

邵玉姿    2024-03-29 10:53:31    人民日报

“村里铺设了新管网,家里安装了智能水表,还集中安装了水泵和配套设备,解决了俺村多年的‘吃水难、用水难、缴费难’问题,大家伙心里可畅快了。”对于村里去年开展的农村供水管网和计量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乔家庄村村民张凤联逐一细数。

乔家庄村位于太行山深处,吃水用水一直是难题。“过去村里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雨季储水、旱季使用。后来,县水利局给村里打了水井,村民的吃水用水问题才慢慢改善。”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乔海利说。

可时间长了,老水井也日渐干涸。2023年8月,元氏县水利局请专家反复勘探,在村庄附近找到了稳定水源,新打下一口深度达350米的水井。同年8月底,元氏县将推动农村饮水管网改造提升、解决农村用水难题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启动了农村供水管网和计量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乔家庄村成为县里首批试点乡村之一,率先开工建设。

一个月后,乔家庄村农村供水管网和计量设施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完工,实现了管道直接入户。张凤联说:“水管直接入户,24小时都有自来水,太方便了!”

清水入户,幸福到家。在元氏县,不只乔家庄村,越来越多的村庄受益于农村供水管网和计量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过上了更便利的生活。

“以前一到冬天就跑水,一跑水村里就得挖开地面,查找跑水点。每次检修,至少得有几天吃不上水。”前些年村里停水的场景,东张乡西富一村的村民张亚宁记得清楚。

西富一村处在县域供水管网末端,因为管网老化、年久失修,经常出现跑冒滴漏的问题。

“吃水难,收水费更难。”西富一村水管员闫贵方说,管网老化和跑冒滴漏的问题让收水费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有一次,村里水管漏水没能及时发现,导致全村水损1000多立方米,产生的1500多元水费需要分摊到各家各户。“这跑水又不是我们的问题,凭啥让我们付这笔糊涂账?”村民抱怨,闫贵方也难办,只能一户一户做工作,挨家挨户上门收。“算水费这工作也不简单。”闫贵方说,西富一村共850户,每次收水费时,都需要打开水表井,一个个地去查水表、算水费,费时又费力。

“现在好了,有了智能水表,大家的用水情况一目了然。”闫贵方说。

元氏县水利局党组成员程小建介绍,元氏县通过改造提升村内供水主管、村内供水支管、接户管,新建一体化加压泵站并配备智能水表,实现“一用户、一条管、一块表”。“智能水表可以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将居民的用水情况直接传送到电脑上,账单一目了然,收费智能便利。”此外,一旦出现跑冒滴漏等用水异常现象,智能水表还可以及时提示,便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维修。

去年10月,西富一村的管网改造和智能水表安装工程完成后,闫贵方的工作一下子轻松了不少。“大伙在手机上就能把水费交了,谁家用多少水、该交多少钱一清二楚,大家都从‘催着交’变成了现在的‘主动交’。”闫贵方说。

“目前,全县80多个村庄正在进行管网改造提升,21万村民因此受益。今年底工程完工后,将有效解决元氏县15个乡镇35.8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元氏县农村供水管网和计量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技术负责人赵彩云表示,元氏县将持续打造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护体系,推进供水管网改造,让供水服务更加便民、利民、惠民。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经营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