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缓解小区“不够充” 电动车无线充电桩亮相南京街头

2024-04-30 14:57:58    扬子晚报

一触即充,满电回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种磁吸式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桩近日在南京街头亮相。与普通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相比,电动自行车磁吸无线充电桩有何特别之处呢?

这个充电桩看不到插座

在南京市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辖区内的中海滨江广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了这种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桩。

与普通充电桩相比,电动自行车磁吸无线充电桩最大的区别,就是找不到充电的插座——现场除了一个主机柜,就是地面上的磁吸感应装置。

“无线充电桩主要通过磁吸充电器来完成充电。”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桩由南京市鹏飞吾限充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该公司南京分公司总经理孟醒一边演示一边向记者介绍说,磁吸充电器的一端连接电动自行车车身的充电插口,另一端的“圆盘”放在地面上的磁吸感应装置上即可完成充电。

“首次使用前,消费者通过储存一定电费,便可获取一个与自己所骑电动自行车匹配的磁吸充电器。完成绑定后,此后充电都无需扫码,便可享受一触即充的便捷。”孟醒告诉记者,用户可通过小程序随时查看充电情况与扣费详情。

下个月将正式投入使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线智能充电技术以磁共振技术为主,结合运用物联网、智能信息网络等多项先进技术。它在兼具防过热、防过充的同时,还具有防水、防雷、防意外触电保护等功能,从而实现更安全、便捷的充电。

“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桩不仅便捷,更为重要的是安全。”孟醒告诉记者,现在一般的公共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都需要配建车棚,无线充电桩则隐蔽于地下,不用建设车棚,建设场地可选取公共区域、沿街路面等,可有效缓解小区充电压力。此外,点位选址可在集中停车区域附近,尽可能实现停车与充电区域分开。

据悉,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桩将在5月正式启用。

研发者说>>

先在沿街设点,缓解小区“不够充”

孟醒介绍说,目前电动自行车充电以有线充电为主,且充电场景大部分集中在小区,充电时间也多集中在夜晚,一旦发生意外,常常会因为发现不及时而造成较大损失。因此无线充电桩的先期试点,他们特意选择了沿街的户外广场,在向公众宣传推广的同时,其实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很多小区充电桩“不够用”的局面,并让更多电动自行车用户能够“满电回家”。

孟醒以试点区域为例介绍说,按照测算一辆电动自行车大概3至5天充电一次,12个充电桩可满足40到50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他们会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推广建设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桩。(薛玲)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浙江浦江县推动科技人才共享使用
下一篇:建设服务平台 规范零工市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