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花式升学“经验帖”背后全是生意经

李祺瑶    2024-05-10 16:31:04    北京日报

“升学简历套用模板”“小升初志愿填报攻略”“手把手教录幼升小面试视频”……进入中小学招生季,五花八门的升学“经验帖”在网络平台冒头。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或个人将自己包装成“专家”,夸大其词贩卖升学焦虑,误导家长做无用功。对此,专家提醒,要小心“经验帖”背后的“生意经”。

市民白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小学。这两天,她刚给孩子填报完入学信息,又开始忙着录制视频。“我看了社交平台上分享的帖子,我家对口的小学要交面试视频。”白女士说,她根据帖子里的内容为孩子拍好了素材,“孩子要做中英文自我介绍,展示才艺和跳绳,父母也要出镜……这视频得好好剪辑,不能被比下去了。”

记者以“幼升小”“小升初”为关键词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发现,相关视频拍摄的“经验帖”不在少数。一些自称“牛娃”家长的自媒体博主介绍“成功经验”,看似是现身说法,最后总不免插入一段推荐拍摄公司的广告。一些视频拍摄公司则直接开设自媒体账号,以升学专家的名义分享热门学校的面试视频条件。这些经验帖下方的评论区里,咨询如何收费的家长不在少数。

而在一位自媒体博主发布的“这才是小升初上岸六小强的简历”图文帖中,他展示的一份简历模板详细列出简历需要的校内外成绩和参赛奖项。结合评论区留言和该自媒体发布的其他帖子,其所谓的“简历模板”很明显是教育培训机构为吸引家长报名而编造的虚假信息。还有房产中介运营教育类自媒体,看似分析升学政策,实则骗取用户高额咨询费。

记者向出现在此类自媒体博文中的多所中小学求证,得到一致回应:所谓家长需准备面试视频和入学简历的要求并不存在。一位中学班主任提醒,家长不要轻信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浪费钱还影响孩子快乐成长。”市教委在《关于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中也强调,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培训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以面试、评测、接收简历等形式选拔学生。

“网上打着升学旗号的经验分享,几乎都是套路,家长不必做无用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家长获取相关信息时,应以官方口径为准。”北京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系副教授林雅芳建议,家长要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用积极、多元的视角评价孩子,避免“功利化、短视化”培养目标。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法治力量 守护花开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