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蕊)今年,延庆区大庄科段长城研究性修缮项目将完工。近日,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汤羽扬团队介绍,已完成该段长城资源航拍和数据整理分析工作,将建成长城残损病害预警系统。今年内,北京地区的长城将全部完成航拍监测和数字三维建模。团队将持续利用航拍监测技术,自动识别长城病害类型。
自2021年起,本市长城保护工作的重心从一般性保护工程向研究性修缮转变。首批试点项目之一是延庆区大庄科段长城3号、4号敌台以及2号敌台至5号敌台间的400米墙体。汤羽扬说:“与以往不同,该项目在启动之初就形成了协同模式,考古、测绘、材料、植物等多学科研究团队共同在现场推进工作。目前,团队已经明确了该段长城的建筑形制等信息,推断3号和4号敌台营建于明万历初年,连接敌台间的长城墙体修建于明天启初年,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
工程进展过程中,汤羽扬团队使用了航拍监测技术。“回传的照片中,两三厘米的裂缝都清晰可见。”北建大城市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副教授刘飞说,一幅幅照片叠加起来,进行数据建模。形成的数字“孪生长城”上,病害一目了然,而且可以辅助总结分析典型病害特点等。今年内,北京地区的长城将全部完成航拍监测和数字三维建模。
该项目在实施中,还强调对散落材料的重砌使用。汤羽扬介绍,长城坍塌的痕迹也做了保留。北京建筑大学还将联合市文物局开展长城保护员培训,力争覆盖所有保护员。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