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田千重浪,麦粒渐满穗金黄。眼下,嘉兴秀洲区的小麦陆续进入收割期,农机穿梭于田间地头,到处是喜人的丰收场景。
近日,记者走进秀洲区新塍镇一处生态农场,一望无垠的麦田一片金黄色,收割机在滚滚麦浪中来回穿梭,农机手操作熟练,收割、脱粒、麦秆粉碎等一气呵成,饱满金黄的麦粒从收割机中倾泻而下,满载小麦的车子来来往往,呈现出一片好“丰景”。
作为秀洲区种植大户之一,该生态农场2024年种植了7000多亩小麦,种植的品种是“扬麦25”,全生育期在200天左右。“这个品种我种了三年,抗病性、抗倒性比较强,产量较高。今年由于前期天气总体不错,加上防病、施肥等精心管理,小麦整体的长势及品质较好。”手捧着饱满的麦粒,农场主杨颖烽喜上眉梢:“今年的亩产达到400公斤左右,比去年有所增加。”
为了确保小麦及时归仓,杨颖烽的麦田采用全机械化作业,共安排了7台收割机,平均一台一天能收割100亩小麦。“通过收割机收割,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麦秆就地粉碎还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为后续种植水稻打下基础。”杨颖烽说。
随着麦收的全面展开,该农场的烘干设备进入24小时满负荷运转状态,车辆装载着刚刚从麦田里收割下来的麦粒,送入烘干中心进行烘干。烘干设备每天能烘干340吨小麦,解决了粮食丰收后“晾晒难”问题,以备后续存储。
收割完小麦后的田块,杨颖烽将进行耕地翻种、水稻插秧,通过轮作模式充分利用土地,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和高效化。
近年来,秀洲区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产上不断强化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秀洲区通过实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户种粮积极性持续提升,保障粮食稳产增产。
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秀洲区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小麦种植实现机械耕田、无人机播种、无人机喷洒农药化肥、收割机收割、自动化烘干等全程机械化,简单高效,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秀洲区小麦种植面积14万余亩,比2023年增加了0.3万亩,通过理论测算和实收产量综合,预计每亩产量可达350公斤。
“接下来,我们将抢抓晴好天气,通过精准调度、精准对接,最大化发挥农机装备效能,做到应收尽收、应收快收,确保颗粒归仓。同时,做好水稻的育秧生产工作,为今年的水稻生产打下良好基础,守好群众的‘米袋子’。”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