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签约机架规模超105万架

政策加持让乌兰察布成为大数据产业高地

2024-05-28 18:46:17    内蒙古日报

眼下的乌兰察布大地,到处透着新意。

位于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乌兰察布数道大规模智算中心(一期)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让人倍感振奋。该项目是推进“京蒙协作”,推动该市“存算一体”数据产业发展,实现“绿色算力进京”的重要保障。

落棋布子,为何选乌兰察布?

“这里离北京近,地质条件好,能够降低数据中心运行风险,夏季凉爽,春秋风大,适合采用风冷散热方式,有助于数据中心的节能节水,而且绿电配比高。”北京数道智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甄鉴将其中原因一一道来。

将数据中心建在乌兰察布,成为大数据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华为、阿里巴巴、苹果、快手、优刻得等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总投资额突破1000亿元,签约机架规模超105万架。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集企成链到聚链成群的跨越式发展。

大数据产业“火”起来、“热”起来,离不开当地政府利好政策的加持。

对于落户集宁大数据产业园的数据中心企业,乌兰察布市政府优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并支持申报国家、自治区能耗单列指标。同时,还对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给予符合国家规定的电价扶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于半导体、通信设备、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无人机等数字装备制造企业,政府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给予相应的奖补。

为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鼓励和引导高质量产业招商、补齐大数据产业链,乌兰察布先行成立了市大数据管理局统筹全市大数据发展,成立了数字经济发展协会及数字经济专家库。同时,推出新招引项目“项目管家”和已落地项目“领导包联”机制,提供“一对一”全程贴心服务,出台《乌兰察布市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乌兰察布市促进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修订版)》等系列政策,在用地用房、生产经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支持,为大数据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乌兰察布营商环境非常好,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副总裁王晨光表示,“乌兰察布通过实行落地企业‘保姆式’跟踪服务,为入驻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全程免费代办服务,为我们企业节省了很多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甚至工作人员会来项目工地现场办公,及时帮我们解决难题,因此我们就可以一心一意扑到项目上,让项目快速建成。”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聚链成群,乌兰察布对人才的渴望尤为迫切,拥抱人才的姿态更加开放,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产教融合等系列举措体现出乌兰察布满满的诚意。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俊武介绍:“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来此就业,我们以人才公寓建设为切入点,建成人才公寓123套,其中京蒙人才科创大厦已完成33套,是免费入住的,章盖营保障性住房90套,是低于市场价格的,相当于廉租房那种价钱的保障房。”

乌兰察布持续加快网络安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处理等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育和开发实训,与广东轩辕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挂牌成立“数字人才创新基地”;先后与华为、安恒信息、中航信柏润、轩辕网络等三方机构合作,通过与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合作共建集人才引育、培养、实训为一体的大数据学院,为AI算力产业培育人才力量,2024年9月计划招收500名学员。目前已培训网络安全、大数据运维等领域人才100多人。

“大数据行业目前还是缺人才。”王晨光表示,“乌兰察布建设的‘数字人才创新基地’‘大数据学院’等,能更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快手数据中心副总经理高若飞也表示:“我们希望有持续的人才供给,除了政府给予的人才支持外,我们打算和职业院校合作,为他们提供相关培训,培养大数据人才。”

“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保障入园企业全方位要素需求,从解决企业出行、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到破解企业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关键问题,努力实现‘办好一件事情,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架起了一条企业有呼、我有所应,企业有需、我有所为的‘连心桥’,为全市工业经济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陈俊武表示。

未来,乌兰察布市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大数据产业聚势而强,一座安全可靠、绿色节能、技术先进的“草原云谷”呼之欲出。(记者 皇甫美鲜 郭奇男)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时隔八年广西女子水球队再夺全国冠军
下一篇:北京核心区33公里供水管线将改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