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世界极危物种低斑蜻重现北京海淀

2024-06-21 14:47:40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孙颖)记者昨天从海淀区水务局获悉,其水生态健康监测团队在上庄水库沿岸发现了世界极度濒危物种低斑蜻。它们长约3厘米,通体深褐色,最具特点的就是翅膀上沿尖部、中部和基部都有明显的黑色色斑。

低斑蜻是一种体形较大、翅具色斑的蜻科动物,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等地区河湖湿地环境。但随着城市河湖环境变化,自21世纪以来低斑蜻种群数量大幅降低几近消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6年ver3.1)中将其列为极度濒危(CR),比大熊猫还要高,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鱀豚濒危等级相同。

海淀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李苑菁介绍,海淀区连续三年开展水生态健康监测,上庄水库是今年重点监测点位之一。这里岸边芦苇茂盛、水鸟翩跹,水中菱角、睡莲成片,清澈的水静静流淌,还有低斑蜻良好的食物资源,让监测团队对低斑蜻的存在有了更多期待。

“监测团队持续现场蹲守,终于发现了它的身影,前后一共观测到7只低斑蜻。据推测,它们已经在上庄水库初步形成了小种群。上庄水库提供了低斑蜻在北京的栖息地,也为后续该种群在北京地区的恢复扩散奠定基础。”李苑菁告诉记者。

随着生境恢复,越来越多一度鲜见的濒危动物或重点保护动物爱上了海淀。“越来越多小精灵现身,说明我们的治水思路是正确的,恢复生境,是恢复生物多样性的第一步。”李苑菁说。

如今的海淀北部,以南沙河为轴线,水网联通,串联起崔家窑、苏家坨、上庄、西玉河等核心湿地和各条河渠,“一轴四核多河渠”水系生态系统日益完善;南部,围绕三山五园地区打造的“一区两轴三循环”水系格局已然形成,以金河、万泉河为轴,自然生态的河湖水网铺陈开来……不断修复的生境为各类水生动植物准备好了舒适的“家”。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多家医院统一预约挂号时间
下一篇:生态补水 精准灌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