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北京地铁22号线衔接16条轨道线 可换乘12条地铁、2条城际铁路及2条市郊铁路

2024-07-17 16:34:56    北京日报

终结平谷区无地铁的历史,打造副中心与中心城之间的快速通道,将北三县客流用半小时时间送达CBD——正在建设的地铁22号线将实现“一举三得”。

记者近日探访获悉,22号线作为北京首条“驶”入河北的地铁线,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按照规划,这条线路将衔接12条地铁、2条城际铁路、2条市郊铁路,还有望实现“一干多支”的网络化运营。

服务燕郊进京超四成客流

一直以来,环京地区的通勤族对京冀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翘首期盼。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两地往来更加频繁,地铁连通的规划加速落地。

22号线将成为首条进入河北的北京地铁线路。线路自平谷区出发后,一路向南进入北三县,再向西拐进北京。由于线路和站间距长,所以22号线最初规划时就选用了市域快线模式,采用时速160公里的市域快车。

随着协同发展提速,线路规划方案进一步优化。2016年的方案是54公里长、设9站。2021年的方案变为81.82公里长、设21站。其中,河北段增至5座车站,北京朝阳段、通州段也进一步延伸,进入到CBD地区。

“这次调整后,22号线成为北京东部的一条轨道交通快速通道。”建设方京投轨道所属快轨公司安全生产一部部长姜瑞军介绍,这条线串联了CBD核心区、定福庄组团、副中心、燕郊、平谷新城等重点功能区。

根据预测,22号线运营初期的全日客流可以达到56.2万人次,其中承担的燕郊地区进京客流为8.2万人次。这一数字占每天燕郊进京客流总量的43%,可有效缓解通勤压力。

有望“一干多支”网络化运营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版” 22号线的21座车站中有12座换乘站,换乘“密度”在北京地铁线中位居前列。

从西向东,乘客可在东大桥站换乘地铁6号线和正在建设的17号线、28号线,金台夕照站可换乘10号线和在建的28号线,红庙站可换乘14号线,管庄站换乘八通线,通州北关站换乘6号线,运河商务区站换乘规划中的M103线,城市副中心站换乘6号线和在建的M101线,政务中心东站换乘规划中的M102线,在慈云寺桥站、定福庄站、神威大街站、燕郊站也将换乘其他远期规划线。

22号线将构建东大桥站、副中心站、燕郊站三个枢纽点。“除了与12条地铁线实现换乘外,22号线还将与两条城际铁路、两条市郊铁路有效衔接,促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姜瑞军说,各站均设置交通接驳设施,并在外围设置了5处P+R停车场,与地面交通良好衔接。

22号线在北京地铁线网规划中属于“市域快线”,这条线路在齐心庄站预留了向东延伸支线的条件,在管庄站设置了与市郊铁路通密线的联络条件,未来可实现“一干多支”的网络化运行效果。也就是说,列车除了跑主线,还可以跑到支线上,通过不同的“班次”将乘客送到更多地方。

近半数车站实现结构封顶

市域快线的最大特点是“快”。22号线选用市域D型车,未来地上段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地下段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这样一来,从政务中心站、燕郊站、平谷站到东大桥站的最短时间分别只有23分钟、32分钟和55分钟,大幅提高东部地区的出行效率。

姜瑞军说,市域D型车与传统地铁车辆不同,内部为横排座椅,8辆编组,每小时最大运输能力可以达到5.44万人次。按照规划,未来将采用快慢车混跑、大小交路等运营组织模式,初期、近期、远期高峰时段最小发车间隔分别为2分44秒、2分30秒、2分18秒。

目前,22号线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全线22个土建标段中已有19个进场,18个标段实现实质性开工。

较早开工的管庄站、政务中心站、政务中心东站、马昌营站、马坊站、平谷站、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已完成结构封顶,再算上由预留或代建等形式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的通州北关站和城市副中心站,22号线已有近半车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的目标。

按照计划,今年全线车站主体施工将累计完成一半以上,区间结构施工将累计完成49%。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苏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集中开通上线
下一篇:哈尔滨: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可领救助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