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丽泽金融商务区将迎“一站五轨” 拥有“五线换乘”

多个交通枢纽区域规划一体化提升

2024-07-18 16:20:50    北京日报

近年来,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建设备受关注。昨天上午,丰台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做客“交通大家谈”节目时介绍,丽泽金融商务区未来将迎“一站五轨”,拥有“五线换乘”,建设“立体城市”。此外,多个交通枢纽将一体化提升,推动站城融合。

丽泽金融商务区站“五线换乘”

根据交通规划,丽泽金融商务区正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调的绿色和谐交通系统,保障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80%,高峰小时轨道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0%。

如此便捷高效的交通如何实现?丰台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丽泽金融商务区依托“三站一楼”“一站五轨”以及京雄R1线(规划线路)和京开、京港澳高速,可10分钟到达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丰台站,20分钟到达大兴机场,30分钟通达市内各重点功能区,40分钟直达天津和雄安,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国际交往的“新门户”。

其中,“三站一楼”,即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丰台站,丽泽城市航站楼;“一站五轨”,即地铁丽泽金融商务区站汇集14号线、16号线、11号线、丽金线和新机场线,未来实现“五线换乘”。

截至目前,地铁14号线、16号线已通车,新机场线正在建设,丽金线已纳入北京轨道建设三期规划。丽金线建成后,丽泽金融商务区到金融街地铁出行只需10分钟。

多个火车站周边一体化提升

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站城融合,在丰台区多个轨道建设项目都有体现。

在丽泽金融商务区,以“五线换乘”为核心的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区域,是实现“立体城市”建设的焦点。这里将实现集聚型开发,地上地下、各层各地块互联互通,轨道与各地块无缝衔接,集商务、办公、公寓、酒店、休闲购物等城市功能于一体。

本市多个铁路枢纽区域有望迎来一体化开发。其中,丰台区对北京南站枢纽交通集散系统功能及效率优化、站与城的融合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围绕交通设施用地空间资源共享,拟规划释放北广场下空间,腾挪给大巴车、出租车、网约车使用,提升接驳服务水平。打通北侧站前慢行堵点,形成“陶然亭公园-站前广场-凉水河公园”绿色廊道,紧抓地铁11号线建设契机,形成“地铁车站-北京南站-站前商务楼宇”地下空间体系,推动南站地区整体更新。

在北京丰台站地区,研究营造大块绿色开放空间,空中环廊环绕中心绿地,地下地上交通立体复合。依托地铁换乘与枢纽公交优势,打造智能高效交通体系。通过连廊系统与绿谷慢行空间,实现区域绿色慢行、景城一体。

在11号线二期线路一体化规划方案研究中,北京西站地区用地功能优化、资源集聚成为站点研究重点。通过地铁11号线北京西站的设置,将地铁人流直接引入南广场,激活南广场地下空间活力,打造特色型商业区。

1号线支线丰台段已开工

放眼丰台区,轨道交通新线建设、规划也有新进展。

1号线支线工程已纳入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北京市重点工程计划。1号线支线工程丰台区段自永定河东岸至青龙湖东站,线路长度约17.1公里,全地下敷设,设有园博园西门站、张郭庄站、西二区站、后吕村站、云岗站、王佐站、民族大学站、青龙湖东站8座车站,其中张郭庄站、后吕村站为换乘站。目前,1号线支线工程丰台区段部分点位已开工建设。

结合1号线支线工程建设,丰台区也同步开展了云岗站一体化规划方案研究,编制云岗站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功能定位为完善航天产业矩阵,协同场站一体建设。统筹研究该区域待实施道路,借一体化建设机遇,提升片区整体环境品质并提供良好的地铁接驳条件。

11号线二期和19号线二期等线路目前分别处于规划方案研究、报审阶段。

进一步完善“四环半”主干路网

在路网建设方面,丰台区今年推进续建道路项目19项,其中主干路10项。

目前,柳村平改立、六圈路和京良路东段正全力向前推进。柳村路平改立工程正在进行雨水管线及检查井施工,建成后将是丽泽金融商务区向外辐射的重要通道。六圈路道路工程丰葆路至柳村路段、银地西路至京开西辅路段已经开放通行,正在实施京开东辅路至终点段。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四环半”主干路网,提升区域交通品质。

此外,推进次干路、支路工程9项,其中,丰台站站房西侧立交专用匝道、东货场路正在抓紧施工中,建成后将提升丰台站周边路网的通达性。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苏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集中开通上线
下一篇:哈尔滨: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可领救助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