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呼伦贝尔为耕地“减压”为粮仓“加油”

2024-07-22 17:15:01    内蒙古日报

盛夏时节,呼伦贝尔大地满目青绿,各类作物拔节生长,宽窄行交替排布于田间,去年归田的秸秆残屑隐约可见。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探索出“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重耙”技术模式和农产品信息监管体系,围绕保护性耕作多覆盖、少动土的核心要求,保护黑土地的优良生产能力,实现黑土地总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质量有提升、产能可持续。

阿荣旗将8个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打造成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发展“三品一标”认证,利用追溯源、二维码技术等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监管体系,目前已达到16.3万亩。

经过几年的实践,该旗形成两项适合本区域的低山丘陵区坡耕地、河川甸子区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模式,其中低山丘陵区坡耕地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阿荣旗模式”入选国家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初步形成黑土地保护利用长效机制的“双提双促一形成”目标。该技术模式在阿荣旗11个乡镇40个村集中打造了一批示范区,实现“用养有机结合、保护利用并重”的黑土地保护利用运行机制,通过示范带动,呼伦贝尔市织密黑土地保护网,集成推广应用“两治一轮”的防治水土流失、用养结合模式和“两还两耕”的肥沃耕层构建模式,给黑土地吃上“营养餐”,推动黑土地力稳步回升,把黑土地保护利用与绿色高质量生产相融合,逐步形成呼伦贝尔市特有的“良田+良种+良法”的管理手段。

鄂伦春自治旗因地制宜实施以肥沃耕作层培育为主的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治理技术措施,将有机肥和秸秆等有机物料还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秸秆焚烧、畜禽粪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把黑土地保护利用与当地优质水稻产业结合,0.6万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极大地提高黑土地资源利用率。

数字化、智能化为黑土地保护和利用提供“保”“养”“用”关键技术及模式。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相融合,探索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黑土地保护“大河湾模式”。

目前,农垦大河湾农牧场公司作为内蒙古唯一以黑土地保护和利用为目标的国家级核心示范区,大力实施控制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黑土养育等工程,总结“可推广、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模式,大力提升黑土耕地生态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大河湾模式”未来将服务内蒙古东四盟市和东北地区。

护好黑土地,端稳“金饭碗”。东北黑土地项目实施以来,呼伦贝尔市实施“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新型经营主体+大型机具作业”的运行机制,给耕地“减压”,给粮仓“加油”,为实现东北黑土区乡村振兴夯实“压舱石”。(记者 李新军 通讯员 韩朝乐门)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苏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集中开通上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