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兴安盟“一喷多促”护航秋粮增产丰收

2024-09-02 15:02:56    内蒙古日报

8月31日,走在兴安盟乌兰哈达镇古城村田间,绿浪翻滚下的玉米长势正旺,不时可见植保无人机在农田上空来回飞翔,所到之处,阵阵白雾均匀喷洒在农作物之上。

“我今年承包了150亩地,乌兰浩特市农科局非常贴心,派工作人员免费给我们来做植保,管理病虫害,今年又能大丰收了。”村民申太杰满脸笑意地说,有专业人员科学配比杀虫剂、杀菌剂与叶面肥,他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充满信心。

在突泉县突泉镇溪柳村的玉米地里,农技人员也正针对“一喷多促”中的科学用药用肥、喷施时间、个人防护等关键技术应用进行现场讲解和示范,增强群众科学应对病虫害的意识。

“目前,我县完成了42万亩的喷施任务。县乡两级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队,赴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督导工作,确保政策落实落地、取得实效。还分别制定了玉米、大豆‘一喷多促’技术规范,对技术路线,喷施方法、作业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明确规定。”突泉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任凤志说。

“一喷多促”是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中后期田管关键技术,眼下正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连日来,兴安盟各级农牧和科技部门抢抓农时,科学施策,扎实开展秋粮“一喷多促”喷施作业,让秋粮稳产增收有底气。

“针对兴安盟今年春季低温,作物播种期推迟,生育期阴雨寡照的生产实际,我们结合大豆玉米田间的长势还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通过一次喷施杀虫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抗旱保水剂等混合液,促进壮苗稳长、灾后恢复、灌浆成熟、单产提升。”兴安盟农牧局种植业科科长王丽丽介绍说。

在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一喷多促”作业现场,一架无人机每天可作业近千亩农田,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而且能够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两架无人机一天内就能完成我们村1900亩的作业面积,去年实施‘一喷多促’以来效果非常明显,可以增产还能抗病。”努文木仁乡哈日泰来村党支部书记陈德江说,以前老百姓经常忽视农作物中后期管理,玉米产生各种大斑病,现在农技部门给老百姓免费开展“一喷多促”,增产可以达到20%左右。

扎赉特旗农牧和科技事业发展中心农技人员田磊介绍说,在“一喷多促”项目实施过程中,扎赉特旗遴选有资质、有实力、有信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承担实施,并充分发挥苏木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组织、实施、监督作用,统一喷施作业,极大提高了作业质量效率。

“为确保全盟作物丰产丰收,我们把病虫害防控和‘一喷多促’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大事要事急事来抓,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及时开展喷防。在8月上旬,已经完成药剂接货、无人机服务组织对接、嘎查村工作动员、配药工作队及地块引导组培训等各项工作。8月中旬陆续开展‘一喷多促’喷施作业,为稳定秋粮生产、全年粮食丰收提供有力保障。”兴安盟农牧局副局长李雪山说。

截至目前,兴安盟已出动无人机941架次,完成喷施面积427万亩,累计派出农技专家626人次,开展培训33次,覆盖农牧民2838人次,全力夯实秋粮丰产丰收基础。(记者 高敏娜)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芜湖市推行“交特巡融合”警务机制
下一篇:嘉兴秀洲加快构建公交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