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拥抱大湾区 合作促发展

——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推介会侧记

2024-09-03 16:19:07    江西日报

九月鹏城,花木繁茂,满城葱绿,处处洋溢着绿色生机和活力。

9月2日,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推介会在深圳成功举行。乘着疾驰的高速列车,江西携赣风鄱韵,跨越山川湖海,把发展的触角延伸到改革开放最前沿。

瞄准粤港澳大湾区,既有共话情谊的真切,也饱含共谋合作的期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系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江西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主要目的地,也是江西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推介会上,省委书记尹弘从共饮一江水、共属一家亲、共享千年商道、共谱合作新篇四个方面,深刻诠释了江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厚渊源,生动介绍了江西辉煌的红色文化、秀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开放态势,重点推介了江西产业发展新动能、改革攻坚新活力、扩大开放新优势、创新创业新平台,并发出诚挚邀约:欢迎各位企业家朋友投资江西、创业江西、深耕江西,抢抓“江西机遇”、共享“江西红利”、共谋“江西发展”,与江西携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江西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交流合作向来密切,已连续20多年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经贸合作交流活动。听闻革命老区的朋友来了,300余位企业代表从四面八方赶来赴约,“大咖”云集、名企汇聚,现场气氛热烈。

上午9时,距离会议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企业家们陆续到达会场。会场外,大家纷纷驻足宣传展板前,仔细研究江西比较优势、产业布局等情况。电子信息、有色金属、新能源、航空、装备制造……会场内,参会企业认真倾听江西省重点产业介绍,并就政策、科技、金融、教育、人才等江西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大家不约而同地寻找企业发展战略与江西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契合点,寻找合作机遇和发展商机。

如今,赣鄱大地展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新气象令大家心驰神往。“江西政策兑现有力度、服务企业有温度,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比亚迪紧紧围绕江西‘1269’行动计划,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持续以绿色技术和产品助力江西擦亮生态品牌。”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刘焕明说,未来,比亚迪将继续把企业的技术、品牌、人才等优势和江西的产业资源、生态等优势结合起来,助力江西加快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与会嘉宾中,除了知名企业家、研发机构带头人等,还有不少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本机构负责人。“江西组建了总规模3000亿元的省现代产业引导基金,构建起多层次的基金矩阵,撬动各类资本为企业发展蓄势赋能……”听到这里,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苏华感叹道:“江西机遇很多。我们充分感受到江西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视,深创投期待利用资金网络、产业链深度布局和专业化团队优势,从基金、产业、招商、人才等方面与江西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助力江西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场共赴美好的经贸合作盛会。推介会举行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签约合作项目74个,签约金额641.3亿元,签约项目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众多领域,“1269”重点产业链项目71个,契合江西产业发展方向,重大项目多、企业实力强、发展带动力强,将有力助推我省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次共赢发展的全新启航。从彼此陌生到相互倾心,再到共识共赢,整个推介会充满了希望和期待。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力争在开放平台、重点产业、科技创新、会展商贸、文化旅游、现代金融、农业产业化、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无缝对接,努力推动革命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共谋发展。

在这万物竞秀、硕果盈枝的美好时节,随着一个个项目签约落地,一次次掌声响起,江西按下“加速键”,感受着来自大湾区的新脉动,力争“赣”出新精彩。(记者 刘 斐 朱兆恺)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芜湖市推行“交特巡融合”警务机制
下一篇:北京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特许经营 两大环保项目率先获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