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抢抓杭温高铁开通带来的新机遇

杭州桐庐:“融杭接廊” 打造新增长极

刘健、沈琳    2024-09-23 14:52:47    浙江日报

记者日前获悉,杭温高铁开通以来,桐庐东站日均增加停靠班次15趟,加上桐庐站的车次,杭州至桐庐每日停靠班次达近60趟。杭州市桐庐县正积极推动“月票”“季票”等利好举措落地,杭温高铁桐杭段“班列化”运行提上日程。

杭温高铁通车后,从桐庐东站乘高铁18分钟可直抵杭州西站。“疾驰的列车带来流动的新机遇,我们抢抓机遇实施‘融杭接廊18分钟’,深度融入杭州主城区,承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红利,全力将桐庐打造为杭州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桐庐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融杭接廊”背后,是高铁带来的同城效应。杭温高铁开通当天,桐庐便发布高铁通勤补贴、文旅“大礼包”等一系列措施,并新增3条公交专线,实现高铁站与景点、产业园区的无缝衔接。“从杭州西站坐高铁到桐庐,随买随走,路费补贴了三分之二,二等座只要10元钱,就像坐地铁一样方便。”在杭州余杭工作的洪晓琴告诉记者,作为两地通勤的上班族,她过去常因买不到高铁票而发愁:“赶上早晚高峰或者节假日,过去高铁票经常秒空。以后再也不用担忧了。”

高铁解锁通勤新速度,产业互动实现加速跑。2024年3月,环球新材董事局主席苏尔田在桐庐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超百亿元打造亚太总部和研发生产基地,“有了杭温高铁,企业既能承接杭州、上海等城市的需求,又能南下义乌拓展外贸,一举两得。”而在毗邻桐庐东站的江南镇,华策影视投资的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产教示范区加快建设,这是其创办32年来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在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重大建设项目“先进制造业”领域中,杭州49个项目有7个在桐庐。得益于大量新兴产业项目的引入,如今的桐庐,视觉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60%以上。

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因高铁加快集聚,这座以秀丽山水闻名的“中国最美县”,推动文旅产业向“新”提速升级,美丽是其中的关键词。不久前,桐庐发布全新路线图,力争在3年内打造100个出彩出圈的美丽标杆示范点。“高铁开通除了引发假日游的客流爆满外,还能大大提升平日客流量,延长旅游消费链。”桐庐县文广旅体局局长方姬宇说,桐庐已成为众多年轻人的“诗与远方”。2024年以来,桐庐旅游接待总人次增长11.9%,此外新引进35岁以下青年大学生5106人,同比增长26.44%。

提升新通道的带动能级,桐庐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9月伊始,杭州学军中学桐庐学校的首批高一新生已入校;不久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桐庐医院也将正式启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秦诗立认为:“高铁,加速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桐庐是杭温高铁沿线城市来杭的第一站,可牵引带动整个杭州西部的发展。”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嘉兴外贸打出“稳拓调”组合拳
下一篇:杭州亚运会开幕一周年系列活动举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