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颐和园养云轩、紫竹院行宫、香山公园碧云寺经修缮焕发新的生机

历史名园多处古建年内开放

代丽丽    2024-09-25 14:06:33    北京日报

北京,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城市,以其独特的皇家园林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颐和园、天坛、香山等市属公园都是首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部都是北京市首批历史名园。今年年内,又有多处名园古建完成修缮,向社会开放。

老画工时隔40余年再绘颐和园长廊

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当数长廊了,它全长728米,共273间,是当代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

从2020年起,颐和园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开展长廊彩画病害调查与勘察设计工作。

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曾承担1959年、1979年两次长廊彩画重绘工作,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画工均参与了创作。此次修缮,园林古建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选派参与了1979年彩画重绘工作的北京大工匠李燕肇,首都建筑工匠王光宾,彩画作匠师张民光、秦书林,油漆作匠师李海先等5位传承人,时隔40余年后重绘彩画。

“在对长廊整体建筑彩画勘察过程中,首次创新性地使用了三维数字化勘察技术手段,结合三维数字化信息采集,通过自主软件开发,对长廊本体彩画的病害现状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析。”颐和园党委书记、园长李晓光介绍。

通过近三年的长廊彩画保护修复工作,颐和园长廊取得了较好的修缮质量和效果,整体达到设计预期成效,为后续长廊彩画整体保护修复的推进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借鉴。

与游人如织的长廊相比,乐寿堂西侧的养云轩显得低调很多。这座院落里局部还能看到乾隆时期的建筑,光绪时期是嫔妃、命妇、格格的休息之所。2023年10月,颐和园完成了养云轩建筑本体及院落系统保护修缮。

“活化利用在装修改造中充分考虑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尤其是对房屋原木结构的保护,新增隔断、灯具、装饰等尽量不与原房屋结构产生关系,用‘置入’的方式对文物建筑进行装饰装修,既保护了古建筑的风貌,又满足现代使用功能。同时,充分发挥原建筑室内特色,体现古建魅力,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地砖及原木结构屋顶,做到尊重原有建筑特色。”李晓光说,修缮完成的养云轩正被打造成颐和园研究院。预计将于今年10月中旬正式对游客开放。

紫竹院“清代行宫”修缮工作基本完成

在紫竹院公园西北侧,有一座行宫,是清代帝后去万寿寺和苏州街的驻跸之所,也是北京大运河文化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紫竹院于2012年完成了行宫及周边院落的修缮,并于2014年8月正式向游客开放,成为公园举办文化展览及相关活动的重要文化展示场所。后来,行宫的部分房屋出现了屋面渗雨、油饰破损等情况,2023年至2024年,紫竹院公园按照市公园管理中心的统一部署,启动了紫竹院行宫修缮(一期、二期)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维护文物建筑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目前,行宫的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一砖一瓦皆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一草一木都散发着历史的韵味。预计在年底前,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清代行宫”将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广大市民游客面前。

香山碧云寺近期恢复对外开放

去年的红叶季过后,香山公园的碧云寺进行了关闭修缮。

碧云寺始建于元代,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于1954年对外开放,先后进行过几次局部性文物修缮工作,但是关闭修缮还是首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文物修缮。

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折子工程之一,碧云寺罗汉堂、菩萨殿等7处文物建筑修缮项目自2023年开始,修缮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约占全寺建筑总量的三分之一,已经提前竣工,将于近期恢复对外开放。

历史名园焕发新的生机

历史名园是古都北京的金名片。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市公园管理中心积极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着力在老城整体保护、中轴线申遗和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让一处处历史名园焕发新的生机。

市公园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勇介绍:“从2013年开始,我们先后完成天坛、北海、中山、景山公园内住户腾退,并且收回了被长期占用的景山少年宫区域、天坛泰元门及园林机械厂、颐和园东宫门公交场站、北海漪澜堂古建筑群,完成了中山公园核心区内儿童游乐场、社稷坛内坛东西排房的拆除,历史名园的完整性得到极大恢复。景山寿皇殿建筑群、颐和园须弥灵境建筑群、北海漪澜堂古建筑群、天坛南内坛墙及广利门、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等一批重点文物修缮项目也已完成并对社会开放,天坛中轴线原状陈设、北海漪澜堂原状式展陈、颐和园益寿堂进京赶考红色展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随着颐和园长廊、养云轩,紫竹院行宫,香山公园碧云寺的修缮完成,历史名园将以全新面貌迎接四海游客。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嘉兴外贸打出“稳拓调”组合拳
下一篇:北京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