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粮食产量从42.5亿斤到连续6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数看内蒙古75年沃野田畴活力无限

2024-09-26 14:25:47    内蒙古日报

70多年前,由7户奶牛户组成的养牛合作小组经过2年小型合作化尝试,终于在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58年,已拥有95户养牛专业户的合作组改名为“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它就是伊利的前身。

今年8月26日,荷兰合作银行发布“2024全球乳业20强”榜单,伊利再度蝉联全球乳业五强、连续11年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再次成为唯一进入全球五强的中国乳企,展现了中国乳业龙头企业的强劲实力。2023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1261.79亿元、归母净利润104.29亿元,双创历史新高。不断提升内蒙古乃至中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让内蒙古这个国家“奶罐”香飘全世界。

从20世纪50年代一个养牛合作小组,到如今中国乃至亚洲乳业龙头,伊利的发展历程,也是内蒙古乳业由弱到强、从草原走向世界的发展史。

何止是乳业!时光变迁中,内蒙古农牧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大台阶。

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粮食产量只有42.5亿斤,吃粮主要靠调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壮大农牧业,由吃粮主要靠调入变为粮食净调出省区,成为国家“粮仓”“肉库”“奶罐”“绒都”。2023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91.6亿斤,稳居全国第六,连续6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畜牧业实现“十九连稳”,主要肉类产量285.4万吨、牛奶产量792.6万吨,牛肉、羊肉、奶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时代的脚步,在不断跨越发展中愈发坚实。站在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围绕“地水种技、粮肉乳草、链服融改”,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重要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中展现新作为。

农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建优高标准农田,让以往不宜耕作的“巴掌田”“陡坡地”,变成宜机宜耕、稳产高产的“整片田”。同时,大力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实施好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优质特色品种培育工程,开展奶牛育种联合攻关,打造一流的奶源、种源和草源基地。

农畜产品供给更加充足。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既抓粮、肉、乳精深加工,也把稻壳米糠、皮毛骨血等利用起来。支持和鼓励内蒙古的企业到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消费地发展前置冷链保鲜仓,把更多更好的奶、肉、粮供应全国。

农牧业的绿色底色更加鲜亮。在农业方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程,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药化肥用量稳中有降。在畜牧业方面,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解决草原过牧的问题,实现畜牧业发展和草原保护“双赢”。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聚焦聚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农牧业强区建设步伐铿锵,沃野田畴活力无限。(记者 韩雪茹)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嘉兴外贸打出“稳拓调”组合拳
下一篇:金科新区新增8.4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