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大甲方”开放场景和数据,对接技术厂商定义产品,打破大模型落地应用阻碍

北京首批AI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发布

2024-09-27 17:28:19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昨天,本市发布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平台涵盖了政务、教育、智慧城市、文化体育、工业、金融等重点行业。

今年被视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元年,应用探索正在进入“深水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处长韩健说,与行业核心业务深度结合的大模型“撒手锏”级大规模应用尚未出现,核心原因是当前阶段大模型垂直行业应用的专业性和门槛仍较高,应用场景与技术能力之间的鸿沟,目前行业用户、技术厂商双方均无法独自解决。通过组织双方联合研发,将破解阻碍大模型难落地的痛点。

据了解,首批平台将通过引导行业用户和大模型技术厂商开展联合研发,促进行业应用需求与领先人工智能技术匹配,推动打通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对制造业企业的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制造业企业在精密金属件检测等方面存在不少共同的难点痛点,这是推动精密制造大模型联合研发平台建设的关键原因。”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蒙洋说。

据了解,精密制造大模型联合研发平台由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牵头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智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联合承接研发。平台针对现有精密金属件成品设计和质量检测中智能化程度低、可靠性差、漏检率高等问题,重点突破图文可控生成、对抗增强学习、泛化性提升等关键技术,满足机器人、汽车零配件、稀土永磁等领域精密金属件设计与检测需求。

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牵头的精密制造联合研发平台、北京银行牵头的金融智能决策联合研发平台、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牵头的智慧气象联合研发平台……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引导下,通过首批发布的联合研发平台,处于龙头地位的行业用户“大甲方”开放出核心业务场景和高质量行业数据,组织业务专家梳理业务知识逻辑,提出定义明确的大模型应用需求,帮助技术厂商快速定义产品,定制化开展模型调优、知识库搭建、智能体开发。当相关成果率先在“大甲方”应用后,有望加快打造标杆示范应用,快速辐射至整个行业,促进大模型规模化应用。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嘉兴外贸打出“稳拓调”组合拳
下一篇: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北京)揭牌成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