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国庆假期将至 江苏“公铁水空”预计发送旅客逾1800万人次

2024-09-27 17:46:00    新华日报·交汇点

9月26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公安厅、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召开2024年国庆假期公众出行服务发布会。

据悉,受出游热潮和各地文旅“引流”政策影响,预计今年国庆假期出行总量将稳中有增。国庆假期七天,预计全省公铁水空发送旅客总量约1802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约257万人次,同比增长约3%。

自驾成主力乡村游成新时尚

随着公众出行习惯发生结构性变化,自驾成为出行主力,预计全省路网将面临较大流量。

高速公路方面,预计日均出口流量424万~444万辆,同比增长5%~10%,有望创国庆假期新高。其中,小客车日均流量预计将达403万辆次,小客车占比将超90%。普通国省道方面,预计日均断面流量14130~14690辆,同比增长约3%。出行特征方面,跨省中长途出行意愿显著增强,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等四省一市的区域高速公路省界出入口预计较平日激增,省界日均流量将达到140.0万辆次,较平日增长约42%,其中苏皖省界日均跨省流量将突破50万辆次。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旅客倾向于县城休闲游,“行在乡村 游在路上”成为新时尚。

客运持续恢复向好。国庆假期(10月1日至7日),预计全省公铁水空发送旅客总量约1802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约257万人次,同比增长约3%。其中,预计公路发送旅客约754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预计铁路发送旅客约869万人次,同比增长约5%;受益于免签政策和全球航空运力复苏的双重利好,预计航空完成旅客吞吐量约132万人次,同比增长5%;预计水路发送旅客约47万人次。

在时间方面,从整个假期看,9月30日、10月1日和10月5日、10月6日,群众出行较为集中,高速公路流量更大。其中,最高日预计为假期首日(10月1日),流量将达457~479万辆次。从每天看,均有8:00—12:00、16:00—22:00两个高峰。空间方面,大中城市周边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较为拥堵,旅游景区道路、城市出入道路车辆较多,部分路段可能出现车多缓行的情况。

多方合力护航群众平安出行

针对国庆假期群众出行和路网特点,交通运输部门将加强客流需求研判,完善运输组织方案,强化客运枢纽、重点旅游景区等区域运力投放,强化城乡客运线路和铁路列车、民航班机、水路客运衔接,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假期出行需求。

公路客运方面,全省计划投入道路客运运力2.9万辆,城市公共汽车5.1万辆,城市轨道列车1.1万列次,保障群众假期公路客运出行需求。同时,扩大联网售票范围,推广应用电子客票服务和“无纸化”出行。推出“车票+景点门票+住宿”等模式的运游结合业务,提供多样化的运游综合服务和定制化的个性服务。

铁路客运方面,及时根据客流需求调整列车开行方案,精准实行“一日一图”,通过优化售票组织,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措施,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据统计,今年国庆假期,江苏全省计划增开旅客列车112对,其中动车组列车96对,普速列车16对。

民航客运方面,全省运输机场结合客流特点,优化广州、昆明、重庆、成都、桂林、大连等热门旅游航线。国际及地区航班方面,已恢复南京至米兰、悉尼、墨尔本、东京等20余条航线,无锡至大阪、东京、首尔等8条航线,常州、南通、盐城、扬泰、徐州分别开通5、4、4、2、1条航线。

让贴心服务成为旅途上的风景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省公安厅将会同消防救援、交通执法、交通控股等有关单位,在全网设置应急救援驻点315处,路侧救援驿站28处,三方联合值守点125处,配备6645名应急人员,1278台清障救援设备,多方联合巡逻、协同指挥、同步处置交通突发事件。同时,启动全省41个高速公路轻微事故快处快赔点,为广大群众提供交通事故“一站式”快速理赔服务。

9月20日,盐洛高速宿城至泗洪段的正式开通运行,完善了苏北东西向高速公路网,实现了盐洛高速的全线贯通,标志着沿线区域从此迈入“15分钟高速圈”。据悉,省路网28处重要节点采取“N+1、N-1”渠化措施,通过远程诱导、交替放行、借道通行等举措,维护良好的通行秩序,提高路网通行效能。

国庆假期,江苏高速服务区将业态经营时间由21时延长至24时,部分基础保障类业态做到24小时营业,及时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设置200余个“爱心驿站”“便民服务岗”等服务点,及时响应顾客询问和求助,提高温馨服务水平。结合服务区历史充电数据,在京沪高速、沪蓉高速、沿海高速等大流量路段,提前部署移动充电车、移动充电方舱,有效提升充电效能,全力保障公众出行需求。(田墨池 赵亚玲)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嘉兴外贸打出“稳拓调”组合拳
下一篇: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北京)揭牌成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