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产量提上去 销路打开来

——看乐安县如何推动双孢菇产业振兴

2024-10-09 16:38:54    江西日报

种植基地内,一个个钢架菇棚陆续竣工;堆料场中,原料已然备齐;食用菌加工企业里,一车车双孢菇罐头正准备开启海外之旅……丹桂飘香的季节里,乐安县双孢菇产业的每个环节,都充盈着产业蓬勃发展的活力。

乐安县双孢菇种植兴起于1998年,依托秸秆畜粪资源丰富等优势,最高峰时有1000多个大棚且产品远销海外。2008年,受市场因素影响,双孢菇价格暴跌,该产业一蹶不振。2019年,乐安县将双孢菇产业列入全县设施农业生产重点项目。截至目前,该县双孢菇种植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年产值超1.3亿元,带动全县800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超6000元。

稳产有方法

推动双孢菇产业的振兴发展,稳产是乐安县迈出的第一步。

9月25日,位于乐安县增田镇长江村的智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一派忙碌景象。一排排镀锌钢管搭建的大棚外,摆放着20余台空调设备,合作社负责人黄年龙正在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安装。

“去年,我尝试打造了5个空调恒温棚,效果不错;现在我正着手将合作社34个菇棚全部改成空调恒温棚,国庆假期期间可完工投产。”黄年龙介绍,空调恒温棚每平方米双孢菇产量达25公斤,比之前的钢架棚产量高25%左右,还不受季节限制,每3个月就可以出菇。

“为促进产业发展,今年,我县将500个传统菇棚升级改造成了钢架种植棚,并打造约100个空调恒温棚,使全县大棚种植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以上。”乐安县农业农村局蘑菇办负责人张国林告诉记者,大棚升级后不仅产量是原来的2至5倍,还能相互配合,让生产变得更灵活。目前,该县棚均产值达5.5万元,最高单棚产值可达7.8万元,净利润3万多元。

除大棚的全面升级外,原料集中供应也是当地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招。

乐安县在山砀镇、罗陂乡两地新建了两个集中堆料场,为全县的双孢菇种植提供原料。“过去大家各自为战,原料成本高,还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张国林介绍,如今,只要种植户一个电话就可以送货上门,十分方便。同时,生产原料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等都会进行集中处理,不仅降本增效,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销路有保障

产得好还要销得好。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乐安县双孢菇产业如何做到处变不惊?

9月25日,位于乐安县鳌溪镇前坪工业园区的江西华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菇香扑鼻,一罐罐双孢菇罐头鱼贯而出。“我们每天加工罐头,能消化10余吨双孢菇,订单多时鲜菇消耗量更大。”该企业生产厂长杨建华自豪道。

“鲜菇销售仅能消化全县双孢菇30%的产量,其余的都要依靠食品加工企业解决。”张国林告诉记者,过去深加工一直是当地双孢菇产业发展的短板,效益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外地食品加工企业收购的行情。

为破除发展瓶颈,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乐安县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为主线,引进培育了3家食用菌加工企业,制作罐头产品用于出口。目前,落户前坪工业园区的江西广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樟源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华香食品有限公司等食用菌深加工企业,每年可收购县内30%的双孢菇,并出口6000余万元的罐头产品。

本土加工企业的培植让销路有了保障,种植户在发展过程中也游刃有余。正在合作社内联系堆料的黄年龙告诉记者,这几年行情不错,价格稳定,收购企业还会支付预付款,减轻他们购买原料的压力。“通过协商,提供订单的企业会按照每个菇棚1万元的标准支付预付款,让菇农用以购买原材料。”张国林介绍,这让种植户们节省了几乎一半的流动资金,可以更好地扩大生产。

同时,乐安县积极推进“(公司)农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公司)农业合作社提供服务,菇农做好管理,产品由公司保价收购,实现产业的产、供、销一体化发展。2023年,该县鲜菇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8.4元,统菇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6.4元。(全媒体记者 徐立鸣)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改革显成效
下一篇:嘉兴机场进入全面建设加速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