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上海试点碳市场连续11年100%履约,成交金额超50亿元

2024-10-11 15:04:38    上观新闻

上海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已推进了11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10月10日宣布,截至9月30日,上海试点碳市场纳管企业已全部完成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创造连续11年100%履约的纪录。上海试点碳市场启动以来,现货累计成交2.56亿吨,成交金额50.81亿元。

简而言之,碳交易就是将碳排放权当作商品在符合条件的市场上买卖。

政府将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管理,在一定规则下,向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这些单位的碳排放量一旦超过额度,超额部分可通过市场购入配置额等方式来履约。如果自身节能减排做得好,实际排放量小于分配额度,也可以售出可交易的“余额”。

根据欧盟和美国等碳市场的实践,碳排放交易体系是低成本减少碳排放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其成效之所以显著,关键之一在于解决了动力问题——企业意识到“贴钱”的环保也能带来真金白银,积极性大幅提升。而以往,许多企业在节能减排上的努力,更多是靠政策和监管执法的倒逼。

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明确7个省市开展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海是其中之一。上海生态环境部门今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有378家重点排放企业纳入了上海碳市场,涉及钢铁、电力、化工、航空、水运、建筑等28个行业,和10年前的16个行业、197家企业相比,碳市场更趋全面和成熟,更加深入人心。

目前,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约占全市碳排放量的60%以上。从减排效果看,近10年,上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了50%以上,碳市场功不可没。

然而,只盯着降碳并不全面,减少其他污染的排放同样重要,不能“厚此薄彼”。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今年上海试点碳市场创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对在大气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表现好的企业给予提高直接发放配额比例的优惠措施,目的就是引导、鼓励参与者“两条腿走路”。今年,上海有5家企业享受了直接发放配额比例增加0.5%或0.3%的政策优惠。

今年,上海还创新了预配额提前发放机制。纳管单位在完成2023年度配额履约清缴后,对其按2023年度审定排放量的80%发放2024年度预分配配额,可用于市场交易。

此举提升了碳市场的活跃度,目前,上海已向153家企业提前发放预配额,共计2876万吨,配额交易量同比增长108%,交易额同比增长133%。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改革显成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