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江苏省202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开启 833家单位带来3.7万个岗位

2024-10-16 15:44:39    新华日报·交汇点

10月15日,由江苏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202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火热开启。833家用人单位捧出岗位需求3.7万个,当天有近2万名毕业生到场求职应聘。

从当天的招聘需求来看,制造业依旧是用人大户。当天招聘企业中,制造业企业421家,占比50.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6家,占比7.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3家,占比6.4%。部分用人单位面向25届毕业生拿出大量招聘计划,如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计划招聘2200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招聘994人,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招聘521人。

当天活动现场设置“1650”现代化产业专区,204家专区参会单位共发布岗位需求1万多个。记者注意到,新能源、半导体、高端装备、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不仅岗位需求量充沛,也备受高校毕业生热捧。

招聘会开始不久,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龙。尽管现场招聘人员多次提醒应聘者,公司提供的并非研发岗位,而是技术员岗位,但还是有不少高校毕业生排队递上简历,其中不乏诸多名校研究生。

“过去大学生都是盯着研发岗,所以我们会多做一些提醒。”苏州汇川招聘人员韩老师介绍,今年企业预计招聘500人左右,其中200余名为工程师岗,200余名为技术员岗位。他们也发现,校招中毕业生们的热情比往年更高,“研发类的部分岗位的招录比达到1:100,尽管是技术岗,也有双一流研究生前来应聘。”韩老师表示。

毕业生为何愿意“低就”?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几位研究生告诉记者,参加过几场招聘后已经明显感觉到,研发岗竞争激烈,名校研究生也需要同场PK。“企业非常务实,他们首先要看你研究生阶段做的项目与企业关联度,希望你很快能上手。”电子信息专业的小王告诉记者,比如他的方向是纳米器械,在本场招聘会上就没有找到对口的企业,“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优秀,还发表不少研究论文。但首先得项目经历对口,企业才有兴趣考虑其他加分项。”河海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生张燕贤告诉记者,如果能够找到与自己对口的企业,进入“新质生产力”领域摸爬滚打,也是不错的选项。

除了发展问题,未来的工作环境是高校毕业生关注的一大重点。“上下班时间几点到几点?”“是否双休?有加班费吗?”蹲点几个招聘摊位,记者发现,大学生求职者非常关注工作时间。

对此,中天科技集团南通分公司现场负责招聘的郑老师认为,求职者提前了解工作环境是合理且必须的,其实对于企业来说,人岗的专业匹配是一方面,个人性格特质与岗位职责的匹配决定了求职者能否留下来长期发展。“这个岗位跟你的期待可能不一样,无法做到朝九晚五,任务也比较多……”在与一名求职者沟通后,郑老师告诉记者,从招聘会开始后十多分钟,他已经收到了十多份简历,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求职者,他希望从中挑选到愿意沉下心学习和干事的人。

自本场供需洽谈会开始,2025年高校毕业生秋季招聘月已正式启幕。江苏省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秋季招聘月活动将全省联动,围绕江苏“1650”重点产业集群(链)开展系列供需对接与就业育人活动。除南京主会场活动外,将在13个设区市开设分会场,举办30场校园招聘会,每场招聘会将围绕不同主题,组织相应群链企业走进校园,为毕业生送岗。

接下来,江苏还将重点开展“访企拓岗”提质行动、校园招聘增效行动、就业指导优化行动和重点群体帮扶行动等,通过百校联动系列招聘活动为2025届高校毕业生提供约3000场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搭建更多求职平台;通过开展“宏志助航计划”和江苏省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提升计划,预计为1万名重点群体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培训。(杨频萍)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宣绩高铁今日开通 一路好风景
下一篇:“煤海蛟龙”:历经四次迭代 攻克多项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