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家门口的工坊,各展所长助增收

宁波打造近千家特色“共富工坊”

王丹静    2024-10-16 15:56:41    浙江日报

近日,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长宏村飞洪生态农业“共富工坊”内的工人们忙得不可开交,将一车车瓜果蔬菜等热销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在宁波,这样的“共富工坊”已有960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5514人,人均年增收2.4万元。

坚持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宁波“共富工坊”走出了“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的路子。在浙江省“大黄鱼之乡”宁波象山县黄避岙乡,乡党委打造了黄鱼养殖“共富工坊”,累计吸纳周边村民1068人,2023年带动全乡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2%。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宁波余姚市梁弄镇横路村位于四明山区,依托四明湖区域生态优势,成立了四明山耕“共富工坊”,以多元业态的生态农场带动吸纳50余名山区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

2023年6月,镇海成立了宁波首个“共富工坊”产业指导中心,把“共富工坊”资源统筹起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资源调度、统一品牌运营,更好发挥“共富工坊”的优势。宁波市级层面也制定了《共富工坊建设标准指引》,明确“一统六富N场景”模式,推动“共富工坊”标准化、规范化、质效化发展。

此外,“共富工坊”还助力兜牢民生之底。在宁波慈溪市桥头镇,农户陈永良一家四口有三人是聋哑人,他们在镇里“共富工坊”帮助下,搭建了蔬菜大棚,2024年增收超2万元。2022年,桥头镇党委成立明美6+X“共富工坊”,为视力、听力、精神等6方面残障村民提供帮助,目前有残疾人员工20余名,每月人均收入有4000多元。目前,宁波有54家专门面向残疾人的“共富工坊”,带动1617名残疾人就业。

宁波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推进“共富工坊”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建设,推动工坊从低水平就业向高水平就业转型、从体力劳动型向技能劳动型转型。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宣绩高铁今日开通 一路好风景
下一篇:“煤海蛟龙”:历经四次迭代 攻克多项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