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钱塘(新)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启动建设

四“圈”齐发 杭州驶入创新“快车道”

史俊杰、傅凌波、姜慧君、胡珂    2024-10-17 16:28:20    杭州日报

10月16日,杭州钱塘(新)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建设正式启动。这个“圈”在哪?根据现场发布的《钱塘(新)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建设方案(2024—2026)》,它东至之江东路、南至6号大街、西至乔下线、北至德胜快速路,还将带动钱塘六大产业平台,共同构建科技成果全域产业化机制。同时,钱塘还将推进五大方面16项子行动,持续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新城与大学相互赋能,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先行区。

转化,是杭州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成改革的关键一环。在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内,钱塘将搭建从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等全链条完善的转化平台,让科技成果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协同创新中顺利走向市场。比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验证难”这一痛点,钱塘实施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熟化基地行动,并与杭州市杭电智能感知概念验证中心签约共建,为企业打通转化“最初一公里”。“加入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对我们中心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将聚焦智能感知项目,从场地、资金等方面为项目赋能,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中心负责人程行坤表示。会议现场,钱塘也亮出“造圈”目标:到2026年,成功落地高校转化的科技型企业100家,力争吸引1万名以上区内高校大学生留区就业创业。

在钱塘(新)区画下的这个“圈”,也是杭州构建全面支持创新体制机制的缩影。

2024年,杭州提出构建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首批规划建设西湖区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滨江区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余杭区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钱塘(新)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并支持各地围绕辖区内高校、高能级科创平台建“圈”,构建“两翼驱动、多点联动”的创新生态圈空间布局。

随着钱塘(新)区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正式启动建设,意味着杭州四大创新生态圈建设全部按下“快进键”,为杭州加快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画了一个圆满的“大圈”。四个“圈”也如同四个飞速转动的车轮,推动杭州创新驶入“快车道”。据杭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杭州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3.92%,已连续3年在全球创新指数中居全球科技集群第14位,连续4年捧回浙江省“科技创新鼎”,连续14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宣绩高铁今日开通 一路好风景
下一篇:近三年投入三百七十多亿元用于医疗卫生事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