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锚定内涵式发展标杆,深化“410行动”

绍兴市加快建设现代化清洁城市

胡诚浩    2024-10-18 14:41:49    绍兴日报

近日下午,绍兴市召开全市清洁城市“410行动”现场推进会,首次提出打造城市内涵式发展标杆的目标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锚定城市内涵式发展赛道,绍兴以打造清洁城市“410行动”为抓手,努力打造更加宜居、更有韧性、更具智慧的现代化城市,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走好城市内涵式发展之路

打造清洁城市“410行动”是绍兴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绍兴走好城市内涵式发展之路的重要法宝。

2023年是清洁城市“410行动”开局启动之年,绍兴市部署了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单元美化、城市家具洁化、城市治理序化四大行动,每个行动又细化了十项具体的目标任务。今年3月,绍兴市委主要领导带队专程到杭州学习考察城市管理经验;近日又在柯桥区召开现场会,对清洁城市“410行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持续增强清洁城市建设的信心决心。

“410行动”实施以来,绍兴全市上下高标准落实清洁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建立完善全覆盖、全过程、全时段的精细管理体系,推动市容环境品质和城市治理能力持续升级,赋予了这座古城新的城市内涵。

一个个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在绍兴全市各地有了新的解法:越城区探索“综合挖一次”改革,系统治理“拉链马路”频繁“开膛破肚”的问题;柯桥区通过数字赋能,持续推进城市生命线建设,构建智慧化风险管控体系;上虞区积极探索“噪声一件事”改革,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勤务运行模式“全频段”治理各类噪声;诸暨市开展窨井盖整治提升工程,通过革新工艺实现道路通行“杯水不溢”;嵊州市创新共享单车管理模式,让城市更加有序;新昌县针对餐饮街区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打造“绿色”美食广场示范区,营造无油烟、无污水的清新餐饮环境……

在绍兴,一座富有内涵的现代化清洁城市,正越来越具象化。

持续深化清洁城市建设

路径逐渐清晰,接下来绍兴如何走好这条城市内涵式发展之路?在全市清洁城市“410行动”现场推进会上,绍兴市聚焦改革、管理、民生、生态、安全等多个维度,对深化“410行动”,打造现代化清洁城市,走好城市内涵式发展之路作出了新的部署。

以改革为牵引,绍兴将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改革,依托“城市大脑”升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结合实际优化“云上坦途”等智控平台运行,探索重点场所片区化共治场景应用,全面实现管理、执法、服务“一屏掌控、一图展示、一体联动、一网统管”,为科学决策、日常监测、应急处置、联动执法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推动城市治理更加智慧精准高效。

以管理促提升,绍兴将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在市容市貌、道路通行、城市景观等方面持续精耕细作,下足绣花功夫,提高城市颜值。在市政设施方面,将提升城市主干道景观和夜景景观建设,全力打造“最美快速路、最美夜古城”;在园林绿化方面,按照“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的理念,完善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和全域公园体系,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公园、老年康乐公园,扩大“公共绿地10分钟服务圈”,推动更多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以民生作保障,绍兴将加快燃气管网、供水管网新建改造进度,着力解决群众需求强烈的“急难愁盼”和反映集中的顽瘴痼疾,重点治理马路市场、流动摊点、乱搭乱建等突出问题,高效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停车资源挖掘、农贸市场改造等惠民实事。

以生态为基础,绍兴将以打好环境质量提质进位攻坚战为抓手,筑牢清洁城市基础,全力打好秸秆禁烧、扬尘管控、尾气治理组合拳,强化污水零直排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模式扩面提质,确保空气清新、水体清澈,城市无废清洁。

以安全为底线,绍兴将依托“浙里城市生命线”集成应用,加快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监测平台,常态开展城市体检,动态排查水、电、气、网、桥、隧等领域风险隐患。特别是在燃气领域,将加大“带病运行”专项整治力度,推进老旧管网、老旧厂站设施改造,拧紧城市运行的“安全阀”。

“接下来我们将全面总结清洁城市‘410行动’开展以来的经验成果,抓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指导意见》,着力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着力破解一批重点难题,打造现代化清洁城市,助力走好城市内涵式发展之路。”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说。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宣绩高铁今日开通 一路好风景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