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头条 > 正文

唐山一项目被确定为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2024-10-24 15:21:25    河北日报

近日,经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竞争性评审和公示,全国共有20个项目被确定为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河北唐山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位列其中,拟获得国家资金支持3亿元。

据悉,唐山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由乐亭县滦河口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曹妃甸区海岸综合整治修复工程2个子项目组成。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管护期5年,总投资4.051亿元,预计完成生态修复总面积809.5公顷,修复岸线7.2公里,可提高全市自然岸线保有率2.9个百分点。

“能够在全国众多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脱颖而出,首先在于项目本身对提升渤海海域生态系统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唐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相关负责人解释,该项目辐射亚洲面积最大的曹妃甸单种连片海草床、曹妃甸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渤海湾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项目的亮点还体现在将海洋生态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贯穿全过程。

深秋时节,曹妃甸区龙岛西侧及北侧浅水海域却郁郁葱葱,这里有目前亚洲面积最大的单种连片海草床。

“海草床被誉为三大典型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不仅能为鱼、虾等海洋生物提供‘育儿床’,还有碳汇功能。”在项目现场,上述负责人介绍,河道入海口的淡水、泥沙等物质对海草床的冲击会影响其发育环境。从形成完整优良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出发,此次生态修复项目将曹妃甸区海域牡蛎礁修复作为重点,通过扩大现有牡蛎礁面积,为海草床与入海口岸搭建“缓冲区”。

全方位、全过程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需要修复技术体系作为支撑。

此前唐山市先后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和2022年唐山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在岸滩、海岛、海湾、堤岸等改造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此次生态修复项目将通过实施退养还滩、滩涂修复、盐沼植被修复等措施,进一步维护市域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促进唐山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师源、徐盈)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打造高能级平台,共谋海洋合作发展愿景
下一篇:争先发展 逐梦前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